下元节是什么节
下元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时间为农历十月十五。
它又称“下元日”“下元诞”“下元水官节” ,有着独特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习俗活动: 节日起源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
道教信奉天官、地官、水官三官大帝,三位大帝各有职能,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传说农历十月十五这一天,是水官大帝的生日,水官会根据考察,为人间解除灾厄。
人们为了纪念水官大帝,便在这一日举行祭祀等庆祝活动,逐渐形成了下元节。
传统习俗 祭祀祖先:下元节这天,许多地方有祭祀祖先的传统。
人们会前往祖坟墓地,清扫墓冢,摆上丰盛的祭品,如水果、糕点、菜肴等,燃香烧纸,以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与追思,祈求祖先保佑家族平安顺遂。
斋醮法事:道观会在这一天举行斋醮法事。
道士们诵经礼忏,祈求水官解除人间灾厄,为信众消灾解难、祈福纳祥。
信众们也会前往道观参与法事活动,虔诚礼拜,希望借助神灵的力量获得庇佑。
祈愿神灵解厄:民间百姓会在家中设供品祭拜水官大帝,以求水官保佑家人身体健康,祛病消灾。
有些地方还会将写有全家姓名、愿望的红纸放在桌上,向水官祈求心愿达成。
祭祀炉神:在一些手工业者群体中,下元节还有祭祀炉神的习俗。
比如陶瓷、冶炼等行业从业者,会在这天祭祀炉神,感谢炉神庇佑他们生产顺利,产品质量良好,并祈求未来事业兴旺发达。
饮食习俗 吃“豆泥骨朵”:在北方部分地区,下元节有吃“豆泥骨朵”的习俗。
“豆泥骨朵”是用豆沙作馅,外面裹上面粉或糯米粉制成的团子,蒸熟后食用,口感软糯香甜。
喝“下元粥”:南方一些地方会在这一天煮“下元粥”。
粥里通常会加入红枣、桂圆、糯米、薏仁等食材,营养丰富,既应节又能滋补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