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大全 > 学习大全 > 诗歌文学正文

小升初的语文复习资料

发布日期:2025-03-27

以下是一份小升初语文复习资料,涵盖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 基础知识 字词 字音:重点复习多音字(如“重”“行”“还”等)、易读错字(如“氛”fēn 围,“酗”xù 酒)。

字形:掌握常见的错别字类型,如“已”“己”不分,“的”“地”“得”误用;辨析形似字(如“辩”“辨”“辫”)。

字义:通过查字典、结合语境等方法理解字词含义,尤其关注一词多义现象(如“深”:①深度。

②深奥。

③颜色浓。

④感情厚。

“这本书很深,初学者不容易看懂”中“深”取②义项 )。

词语积累: 成语:了解成语的来源、意义和用法,积累描写四季、人物品质、动作等不同类型的成语,如描写春天的成语(春暖花开、鸟语花香);形容人勤奋好学的成语(悬梁刺股、凿壁偷光)。

近义词、反义词:掌握找近义词、反义词的方法,能准确辨析并运用。

例如“高兴”的近义词“快乐”,反义词“难过” 。

词语搭配:熟练掌握名词与动词、形容词的搭配,如“改善生活”“美丽的花朵”。

句式 扩句与缩句:扩句要在句子主要成分前后添加适当的修饰成分;缩句则去掉句子中的修饰成分,只保留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

例如:“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自由自在地飞舞。

”缩句为“蝴蝶飞舞”。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陈述句改反问句时,在句首或句中添加反问词(难道、怎么等),句末添加疑问助词(吗、呢等),句号改为问号,并且否定变肯定,肯定变否定;反问句改陈述句反之。

例如:“你不能这样对待别人。

”改为反问句是“你怎么能这样对待别人呢?” 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把”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把谁怎么样”,“被”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被谁怎么样”。

例如:“我把书放在桌子上。

”改为被字句是“书被我放在桌子上。

” 修改病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重复啰嗦、前后矛盾、指代不明等。

修改时要先找出病因,再对症下药。

例如:“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此句属于成分残缺,应删去“通过”或“使”。

修辞 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例如:“月亮像一条弯弯的小船挂在夜空中。

”作用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表达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例如:“风儿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庞。

”作用是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

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作用是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类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例如:“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作用是增强语势、突出强调内容,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

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设问: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例如:“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启发读者思考,使文章层次更加分明。

反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例如:“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作用是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

文学常识 古诗词:熟练背诵课本要求的古诗词,了解诗词作者、朝代、大致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掌握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月”代表思念,“雁”象征游子思乡、传递书信等。

文言文: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如“之”“而”“其”等;能准确翻译简单的文言文句子;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如古人的称谓、官职、年龄代称等(“令尊”指对方的父亲,“垂髫”指儿童)。

现代文学作品:熟悉课本中出现的作家及其代表作,如老舍的《骆驼祥子》、冰心的《繁星》《春水》等;了解不同体裁(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特点。

外国文学作品:知道一些著名的外国作家和作品,如安徒生的《安徒生童话》(包含《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经典故事)、法布尔的《昆虫记》等。

阅读理解 记叙文阅读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可采用要素归纳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目扩展法、段意合并法等。

例如一篇写小明在公园帮助迷路小朋友找到妈妈的记叙文,概括时可表述为“小明在公园游玩时,帮助迷路的小朋友找到了妈妈”。

分析人物形象: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以及人物所做的事情等方面入手。

比如文中人物经常主动帮助他人,说话礼貌温和,可总结出该人物乐于助人、礼貌友善的形象特点。

理解句子含义:结合上下文,从句子的修辞手法、关键词语、表达的情感等角度分析。

例如“他像一只小鸟,快乐地飞向操场。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去操场时的欢快心情。

把握文章中心思想: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关键语句(开头结尾的抒情议论句)等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表达的情感,如赞扬某种品质、批判某种现象、抒发某种情感等。

说明文阅读 明确说明对象:看文章标题、开头段落或段落的首句,确定文章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例如《鲸》这篇文章,说明对象就是“鲸”。

掌握说明顺序: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空间顺序(按照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事物的各个部位)、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进行说明,如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等)。

判断时可根据文中标志性词语或文章结构来分析。

辨别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如“我国的石拱桥有很多,其中赵州桥非常著名”)、列数字(“这座桥全长 50.82 米”)、打比方(“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作比较(“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下定义(“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等。

了解每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如举例子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列数字使说明更准确、更科学等。

理解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上,如“大约”“可能”“几乎”等词,要能分析这些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例如“这座桥修建于公元 605 年左右”,“左右”一词表示不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议论文阅读 找出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也有的需要自己概括。

例如《谈骨气》一文,论点就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分析论据: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具体事例、统计数据等)和道理论据(名人名言、定理公式等),作用是证明论点。

分析论据时要明确其与论点的联系。

理清论证思路:常见的论证结构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分析论证思路要结合文章内容,看作者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

例如,有的议论文开头提出论点,中间通过几个分论点从不同方面进行论证,结尾总结全文,强化论点,这就是总分总的结构。

掌握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等。

了解每种论证方法的作用,如举例论证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论点等。

写作 命题作文:认真审题,理解题目的含义和要求,确定写作方向和重点。

例如《我的理想》,要围绕“理想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理想”“怎样去实现这个理想”等方面展开写作。

写作时注意紧扣题目,突出中心,内容具体,情感真挚。

半命题作文:先补充完整题目,补充的内容要新颖、有针对性,便于自己展开写作。

如《难忘的______》,可补充“一件事”“一个人”“一次旅行”等,然后按照命题作文的要求进行写作。

话题作文:把握话题的核心内涵,自拟题目,确定立意。

话题作文的选材范围较广,但要注意所选材料与话题紧密相关,不能偏离主题。

例如以“友谊”为话题,可以写自己与朋友之间的感人故事,也可以探讨友谊的重要性等。

写作技巧 开头:采用开门见山式(直接点明主题)、设置悬念式(引起读者好奇心)、引用式(引用名言、诗句等)、环境描写式(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方法,吸引读者注意力。

例如写《我的老师》,开头可以这样写:“在我的学习生涯中,遇到过许多老师,但有一位老师让我终身难忘。

”(开门见山式) 结尾:做到简洁有力,深化主题。

可以采用总结全文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再次点明中心)、抒情式(抒发情感,引起读者共鸣)、启发式(给读者留下思考空间)等方式。

例如写《美丽的校园》,结尾可以是:“我爱我的校园,这里不仅有美丽的风景,更有我成长的足迹和美好的回忆。

”(抒情式) 描写手法: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栩栩如生;运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衬托人物心情等。

例如描写一个紧张的场景:“教室里安静极了,只有墙上的时钟滴答滴答地走着,同学们都紧张地盯着试卷,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

”(环境描写烘托紧张气氛) 结构安排:合理分段,使文章层次分明;运用过渡句、过渡段,使文章衔接自然流畅。

可以采用总分总、总分、分总等结构形式,让文章条理清晰。

例如写《四季之美》,开头总述四季各有各的美,中间分别描述春、夏、秋、冬的美景,结尾总结四季的美给人带来的感受,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这份复习资料内容较多,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祝你小升初考试取得好成绩!

你感兴趣的

编辑推荐

今日推荐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