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描写重庆的古诗词

发表时间:03-26 栏目: 育儿综合

以下为你推荐一些描写重庆的古诗词: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 猿声啼不住 {\color{red} {猿声啼不住}}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白帝城位于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的情景,通过对行舟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将诗人获赦后轻松愉悦、归心似箭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中的“猿声啼不住”生动地展现了三峡一带的自然生态与环境特色,侧面反映出重庆地区山水的雄浑壮阔。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巴山” 泛指重庆一带的山。

诗人在异乡巴蜀,面对秋雨涨满池塘的景象,心中涌起对远方亲友的深深思念。

诗中两次提及 “巴山夜雨”,第一次实写眼前之景,营造出孤寂凄凉的氛围;第二次是想象未来相聚时回忆此刻的情景,以虚衬实,更增添了思念的深情和对团聚的渴望,也让重庆的雨夜成为了寄托情思的经典意象。

《涂山歌》 先秦·佚名 绥山 {\color{red} {绥山}} 绥山 山多桃, 浊山 {\color{red} {浊山}} 浊山 山多李。

君子在他乡, 乃 {\color{red} {乃}} 乃 言归来矣。

这首古老的民歌描绘了重庆地区的物产风貌。

“绥山”“浊山” 均在重庆境内,诗的前两句通过列举两座山上分别盛产桃和李,展现了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

后两句则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渴望回归的心情,从侧面反映出重庆这片土地对于当地人的深厚情感羁绊。

《渝州寄放王道矩》 宋·苏轼 曾闻五月到渝州,水拍长亭砌下流。

惟有梦魂长缭绕,共论唐史更绸缪。

舟经故国岁时改,霜落寒江波浪收。

归梦不成冬夜永,厌闻船上报更筹。

苏轼在这首诗中描绘了五月渝州(今重庆)江水拍打着长亭流淌的景象,通过描写自己在旅途中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岁月变迁、寒江霜落的感慨,展现出重庆独特的地理风貌和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世界。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重庆景色的勾勒,又饱含着个人的羁旅愁思与对友情的珍视。

《初至犍为作》 唐·岑参 山色轩槛内,滩声枕席间。

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云雨连三峡,风尘接百蛮。

到来能几日,不觉鬓毛斑。

犍为在今重庆附近。

诗的开篇描绘了犍为的山水声色近在咫尺的奇妙感受,“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刻画了当地宁静闲适的生活氛围。

“云雨连三峡,风尘接百蛮” 则气势磅礴地写出了此地与三峡相连、与众多少数民族地区接壤的地理位置特点,展现出重庆地区山川的雄伟壮阔以及多元融合的地域特色,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初到此地的复杂心境。

 

相关内容返回育儿综合列表...

猜你喜欢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育儿知识大全www.yuerzhi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