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大全 > 学习大全 > 诗歌文学正文

爱国格言和古诗词

发布日期:2025-03-26

爱国格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这句话强调国家的兴衰成败,每个人都有责任。

它激励着人们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国家面临困境或需要发展时,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即便地位低微,也始终不忘担忧国家的命运。

体现了一种无论自身处境如何,都心系国家的高尚情怀,表达了对国家深深的眷恋和责任感。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为了解除国家的危难,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把死亡看得如同回家一样从容。

生动地展现出为国家英勇献身、毫不畏惧的崇高精神。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彰显了以国家利益为重,不顾个人得失的伟大胸怀。

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简洁而深情地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深深的热爱,体现出将个人身份与民族紧密相连,并怀着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坚定信念。

爱国古诗词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磅礴气势,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赏析: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绝笔。

临终前,诗人仍然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

全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

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

《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词人表达了对中原沦陷的痛心疾首,对前功尽弃的惋惜之情;下片则更显激昂,词人将对民族敌人的刻骨仇恨、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愿望以及对朝廷的忠诚之心一一抒发出来。

全词情调激昂,慷慨壮烈,显示出一种浩然正气和英雄气质。

 

你感兴趣的

编辑推荐

今日推荐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