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然的意思文言文中然的意思有哪些
在文言文中,“然”常见的意思如下: 作动词 燃烧。
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燃”。
例如《孟子·公孙丑上》:“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 意思是“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 ,此处描绘事物初始发展的状态,“然”生动展现火初燃的样子。
认为……正确;同意。
表示对某种观点或行为的认可。
如《史记·陈涉世家》:“吴广以为然。
”即吴广认为(这种说法)是对的,体现吴广对相关观点的赞同态度 。
作代词 相当于“这样”“如此”,指代前面提到的情况或事物。
比如《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此?”意思是“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会到这种地步呢?”这里的“然”指代前文所涉及的某种情形,项羽以此反问强调事情的因果关联。
作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之后,表状态,可译为“……的样子”“……地”。
例如《小石潭记》:“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佁然”形容鱼儿静止不动的样子,生动描绘出小石潭中鱼儿静态之美;《卖油翁》:“康肃忿然曰”,“忿然”形象写出陈尧咨愤怒的神态 。
用于句末,常与“如”“若”等呼应,构成“如……然”“若……然”的结构,可译为“像……一样”。
《核舟记》:“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意思是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细腻刻画人物专注神态 。
作连词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但是” ,用于引出与前文相反或相对的内容。
例如《六国论》:“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前文中陈述某种背景情况,这里用“然”转折,突出五人面对刑罚时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不同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