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教学设计优秀
发布日期:2025-04-07
《麋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介绍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学习作者有条理地介绍事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与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
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形成保护意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播放一段动物世界的视频片段,内容包含各种珍稀动物。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在刚才的视频中,看到了哪些动物?有没有特别感兴趣的?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出: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一种更为珍稀独特的动物——麋鹿。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重点指导“悄(qiǎo)无声息”“濒(bīn)临”“沼(zhǎo)泽”等读音。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意思。
如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跋涉”“销声匿迹”;利用图片展示理解“麋鹿”“沼泽”“角枝”等;用动作演示理解“遁入”。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麋鹿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引导学生概括出课文分别从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这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20分钟) 学习麋鹿的外形特点(第2自然段) 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描写麋鹿外形特点的句子。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这几个关键语句,感受麋鹿外形的奇特,相机板书:角、面、蹄、尾。
出示麋鹿的图片,对照文字描述,让学生进一步观察麋鹿的外形,加深印象。
指导朗读,读出麋鹿外形的奇特。
学习麋鹿的生活习性(第3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麋鹿有哪些生活习性?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归纳出:麋鹿生活在沼泽地带,喜欢群居,擅长游泳等生活习性,板书:沼泽地带、群居、游泳。
提问:为什么麋鹿的这些生活习性和它的外形特点有关系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明白麋鹿的外形特点是为了适应其生活环境和生存需要,如宽大的蹄子适合在沼泽中行走,长尾巴利于驱赶蚊虫等。
再次朗读第3自然段,体会麋鹿生活习性与外形特点的紧密联系。
学习麋鹿的传奇经历(第4 - 7自然段) 学生快速浏览这几个自然段,思考:麋鹿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梳理麋鹿的经历:在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过广泛分布→汉朝以后逐渐减少,再后来销声匿迹→1865年被发现并陆续运往欧洲→1900年,在国内几乎绝迹→1986年,39头麋鹿回归故乡。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引导学生思考:麋鹿为什么会有这样坎坷的命运?让学生明白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破坏以及过度捕猎等因素是导致麋鹿数量减少甚至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
多媒体展示麋鹿在国外漂泊以及回归祖国后的生活画面,让学生对比感受,谈谈自己的感受。
指导朗读这几个自然段,读出对麋鹿命运的关注和惋惜,以及对麋鹿回归的欣慰之情。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提问: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引导学生从了解麋鹿知识、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交流。
教师总结:麋鹿是大自然的珍贵礼物,它们的命运与人类的行为息息相关。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共同为保护这些珍贵的生物资源贡献力量。
(五)拓展延伸(3分钟) 让学生课后收集其他珍稀动物的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下节课进行展示交流。
组织学生开展“保护野生动物,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以实际行动保护野生动物。
(六)布置作业(2分钟) 抄写本课生字词和描写麋鹿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的句子。
仿照课文介绍麋鹿的方法,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动物,写一篇短文,介绍它的特点和生活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