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大全 > 学习大全 > 诗歌文学正文

2024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范文3篇)

发布日期:2025-03-27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会写“苇、苇絮”等 14 个字,会认“屑、拧”等 8 个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等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夜莺勇敢机智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夜莺的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夜莺的勇敢机智和爱国精神。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夜莺的歌声”的含义,领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夜莺鸣叫的音频,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声音吗?对,这是夜莺的歌声。

(板书课题:夜莺的歌声) 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预设:夜莺的歌声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夜莺是谁?围绕夜莺的歌声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苇絮、芦花、苇秆、苇眉子”等词语的意思(结合图片、联系上下文等)。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夜莺的歌声”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思考后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教师引导概括: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夜莺言行的句子,并用横线画出来。

学生汇报找到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学习描写夜莺外貌的句子。

出示句子:“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

” 引导学生从外貌描写中体会夜莺的特点(机灵、质朴)。

学习夜莺与敌人对话的部分。

出示对话内容,分角色朗读,思考:从夜莺与敌人的对话中,你能看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夜莺巧妙地回答敌人的盘问,既不引起敌人的怀疑,又为后面给游击队传递情报埋下伏笔,表现出他的勇敢机智。

教师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

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让学生体会夜莺把敌人比作野兽,表现出他对敌人的憎恶。

学习描写夜莺传递情报的句子。

出示句子:“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这是麻雀在说:‘再见了,老兄,明天你再到这里来,咱们再一起玩儿。

’” 引导学生理解夜莺用不同的鸟叫声向游击队传递不同的信息,感受他的聪明机智。

总结夜莺的品质。

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夜莺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夜莺是一个勇敢、机智、热爱祖国的孩子。

(四)体会“夜莺的歌声”的含义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以“夜莺的歌声”为题?“夜莺的歌声”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总结:“夜莺的歌声”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它不仅是联络游击队的信号,更是小男孩勇敢、机智的表现,同时也表达了小男孩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回顾课文内容,再次感受夜莺的勇敢机智和爱国精神。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从夜莺身上学到了什么,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

(六)布置作业 抄写文中的生字词和自己喜欢的句子。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他们交流自己的感受。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苇絮、芦花、苇秆”等。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小夜莺是如何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并传递情报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抓住人物言行分析人物品质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小夜莺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小夜莺的人物形象。

学习通过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小夜莺的爱国精神。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关于战争的故事,提问:在战争中,你觉得哪些人是最勇敢的? 引出课题《夜莺的歌声》,介绍背景:这篇课文发生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当时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苏联人民奋起反抗。

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英勇的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小夜莺就是其中之一。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字典或同桌互助,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认读,纠正读音。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苇絮、芦花、苇秆”等词语的意思。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评价朗读是否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汇报,教师引导归纳: 第一部分(第 1 - 3 自然段):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钩。

第二部分(第 4 - 13 自然段):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巧妙地回答敌人的盘问,为游击队传递情报。

第三部分(第 14 - 21 自然段):写“小夜莺”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消灭敌人后,又继续执行新的任务。

(四)精读课文,分析人物 小组合作学习,找出描写小夜莺言行的句子,体会他的品质。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

各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学习描写小夜莺语言的句子。

出示句子:“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

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引导学生体会小夜莺回答的巧妙,既避开了敌人的追问,又暗示了周围有游击队。

提问:从这些语言描写中,你能看出小夜莺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聪明、机智、勇敢) 学习描写小夜莺动作的句子。

出示句子:“他把身边的木片削好,做成了一把口哨。

”“他快活地叫着,那歌声很清脆。

”引导学生从动作描写中感受小夜莺的沉着冷静。

总结小夜莺的人物形象:小夜莺是一个勇敢、机智、热爱祖国、沉着冷静的孩子。

(五)研读句子,体会情感 出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思考:这句话表现了小夜莺怎样的心理? 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总结:这句话通过描写小夜莺的动作,表现出他在敌人面前的镇定自若,同时也巧妙地传递着情报,体现了他的勇敢机智和对敌人的蔑视。

(六)总结写法,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总结作者通过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小英雄的故事,进一步感受他们的爱国精神。

(七)布置作业 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的片段,通过言行表现人物品质。

阅读其他描写小英雄的故事,如《王二小》《雨来》等,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如“苇絮、芦花、苇秆、苇眉子、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烧毁、木屑、蘑菇”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夜莺是怎样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并传递情报的。

体会小夜莺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夜莺的人物形象。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夜莺的歌声”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战争的视频片段,展示战争的残酷场景,提问:同学们,在战争年代,有许多勇敢的人挺身而出,为了保卫祖国和人民,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你们知道有哪些小英雄的故事吗? 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小英雄故事后,教师引出课题《夜莺的歌声》,并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苏联人民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这场战争中,出现了许多像小夜莺这样的小英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采用多种形式认读(指名读、齐读、小组读等),纠正读音。

运用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反义词、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如“沉寂”“盘问”“凝神”等。

指名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引导概括: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小夜莺巧妙地与德国侵略者周旋,利用夜莺的歌声为游击队传递情报,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夜莺言行的句子,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出来。

小组交流自己找到的句子,讨论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分析。

分析小夜莺的语言。

出示小夜莺与敌人对话的句子,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小夜莺回答的巧妙之处。

提问:小夜莺为什么要这样回答敌人?从他的语言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引导学生体会小夜莺的聪明机智、勇敢无畏) 分析小夜莺的动作。

找出描写小夜莺动作的句子,如“他把身边的木片削好,做成了一把口哨。

”“他快活地叫着,那歌声很清脆。

”引导学生从动作描写中感受小夜莺的沉着冷静。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出示句子:“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引导学生思考:小夜莺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教师总结:小夜莺通过这些看似随意的动作,巧妙地向游击队传递情报,同时也麻痹了敌人,表现出他的勇敢机智和对敌人的蔑视。

(四)角色扮演,深化理解 选择文中小夜莺与敌人对话的部分,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各小组展示表演,其他学生认真观看并评价。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一步体会小夜莺在面对敌人时的心理和品质。

(五)体会“夜莺的歌声”的含义 引导学生思考:“夜莺的歌声”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总结:“夜莺的歌声”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它不仅是小夜莺与游击队联络的信号,更象征着小夜莺勇敢、机智的品质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六)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小夜莺的人物形象和品质。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课文后的感受,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七)布置作业 仿照课文,运用通过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小短文,描述一个你熟悉的人。

收集资料,了解更多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

 

你感兴趣的

编辑推荐

今日推荐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