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有哪些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十分普遍,以下是一些常见例子: 与水相关的折射现象 水中物体看起来变浅:当我们站在岸边看清澈见底的池水时,会觉得水很浅,但实际深度比看上去要深得多。
这是因为从池底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我们逆着折射光线看去,就会感觉池底变浅了。
同理,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好像“折断”并且向上弯折,也是这个道理。
潜水员看岸上物体变高:潜水员在水下看岸上的物体,会发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高。
这是因为岸上物体反射的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所以潜水员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位置比实际物体偏高。
透镜相关的折射现象 放大镜成像:放大镜是一种凸透镜,当我们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发出的光线透过凸透镜发生折射,光线会汇聚起来,从而形成放大的虚像,让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物体的细节。
比如观察邮票、昆虫等微小物体时,经常会用到放大镜。
眼镜矫正视力: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远视眼镜(老花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方,佩戴凹透镜制成的近视眼镜,能使光线发散后再经晶状体折射成像在视网膜上;远视眼则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方,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佩戴凸透镜制成的远视眼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照相机拍照: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景物发出的光线经过镜头折射后,在胶片或图像传感器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通过调节镜头的焦距和光圈大小,可以拍摄出清晰、不同效果的照片。
大气相关的折射现象 海市蜃楼:在海面或沙漠等地,有时会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树木等景象,这就是海市蜃楼。
在海面附近,由于海水温度较低,下层空气温度低、密度大,上层空气温度高、密度小,当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射向空中时,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发生折射,逐渐弯曲向上传播,进入观察者眼中,逆着光线看去,就会看到远处物体的虚像,仿佛在空中或地面上出现了不存在的景象。
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原理类似,但形成原因是沙漠表面温度高,下层空气热、密度小,上层空气相对冷、密度大。
星星闪烁:我们看到夜空中的星星闪烁不定,这是因为星光穿过大气层时,由于大气的密度不均匀且不断变化,光线会发生多次折射,折射光线的方向也在不断变化,使得我们接收到的星光时强时弱,从而感觉星星在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