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七夕节有哪些传统风俗

发表时间:03-28 栏目: 育儿综合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风俗: 乞巧祈福 穿针乞巧:这是较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

女子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或五孔针、七孔针)趁月光对月连续穿针引线,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得巧” ,未能完成的则称为“输巧”。

投针验巧:这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习俗。

在七夕中午,把碗放在太阳下,让水在阳光下暴晒一会儿,然后将绣花针轻轻放在水面上,针会浮在水上。

如果水底出现的针影形成各种形状,如云朵、花朵、鸟兽等,就意味着“得巧”;若针影粗直模糊,则表示“输巧”。

拜祭织女 设香案:七夕当晚,少女、少妇们会在庭院中摆好桌椅,放上时令水果、鲜花等祭品,对着织女星的方向虔诚祭拜,祈求织女赐予自己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能够熟练掌握女红技艺,同时也会祈求婚姻美满幸福。

染指甲 在某些地区,七夕节有染指甲的习俗,尤其是年轻姑娘。

她们采摘凤仙花,将花瓣捣碎,用树叶包在指甲上,经过一段时间后,指甲就会被染上鲜艳的颜色。

这一习俗不仅增添了女性的美丽,也带有一定的节日氛围。

吃巧食 巧果: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

巧果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 。

人们将和好的面剂擀成薄片,放入芝麻等馅料,制成各种形状,再油炸至金黄酥脆。

巧芽面:除巧果外,有些地方七月初七吃巧芽面。

在节前将绿豆浸泡发芽,七夕这天,将豆芽洗净入锅煮熟,再加入面条一起煮,最后添加调料食用。

储七夕水 在南方一些地区,有七夕储水的习俗。

传说七夕节的水是“圣水”,具有神奇的功效。

人们在七夕清晨去河边、井边打水,储存起来。

据说用这种水洗脸可以使皮肤更加光滑细腻,饮用则能预防疾病,带来健康。

 

相关内容返回育儿综合列表...

猜你喜欢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育儿知识大全www.yuerzhi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