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写作背景
《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涉及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作者王勃的个人经历以及创作契机等多个方面: 社会文化背景:唐朝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昌盛,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文化艺术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文人雅士之间盛行宴游聚会之风,在这些场合中,往往会吟诗作文以助兴,展示才华。
这种文化氛围为《滕王阁序》这样优秀文学作品的诞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作者个人经历:王勃自幼聪慧过人,才华横溢,年少时便已声名远扬。
然而,他的仕途却颇为坎坷。
王勃因文章触怒唐高宗,先后两次被贬。
第一次是因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鸡,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为沛王助兴,却被认为是挑拨诸王之间的关系,从而被逐出王府;第二次是任虢州参军时,因私藏并杀害官奴曹达,犯下死罪,虽遇大赦,但仕途就此断送,父亲也受牵连被贬为交趾令。
这些挫折使王勃的人生阅历更加丰富,思想也更为深沉,为他的文学创作注入了更深刻的情感内涵,在《滕王阁序》中我们既能看到他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也能体会到他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
创作契机:唐高宗上元二年(675 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被贬官的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新修滕王阁成,重阳节时,洪州都督阎伯屿在滕王阁大宴宾客。
阎伯屿本想让女婿吴子章借机展露才华,事先写好一篇序文,以便在众人面前宣读。
王勃参加了此次宴会,在宴会上,王勃毫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毫泼墨,一气呵成写下了这篇千古名文《滕王阁序》。
据说阎伯屿最初对王勃的举动有些不满,但当他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不禁赞叹王勃为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