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怎么产生
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其产生主要是通过电荷的分离和积累,常见产生方式如下: 摩擦起电 两种不同材质的物体相互摩擦时,由于它们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在摩擦过程中,束缚电子能力弱的物体的一些电子会转移到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上,从而使前者带正电,后者带负电。
比如日常生活中,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和头发摩擦,头发上的电子会转移到梳子上,导致梳子带负电,头发带正电;脱毛衣时会听到“噼里啪啦”的响声并伴有火花,这也是毛衣与其他衣物或身体摩擦产生静电的现象。
接触与分离起电 当两个物体紧密接触时,它们表面的分子或原子间会发生电子的微小转移。
一旦这两个物体迅速分离,这种电荷分布的不平衡就会被保留下来,从而产生静电。
像印刷过程中,纸张与印刷设备频繁接触又分离,就容易带上静电;搬运塑料薄膜、塑料袋等物品时,它们与其他物体接触后再分开,也常常会产生静电。
感应起电 导体在电场的作用下,内部的电荷会重新分布。
如果将一个不带电的导体靠近一个带电体,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会向一端移动,使得导体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
例如,当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不带电的金属箔验电器时,验电器金属箔片会张开,就是因为验电器在玻璃棒电场的感应下产生了电荷分布变化。
破断起电 材料在破碎、断裂过程中,原本处于平衡状态的电荷分布被打破,会产生静电。
例如,在粉碎某些固体物料(如塑料颗粒、橡胶块等)时,物料颗粒的破碎会导致电荷分离,进而产生静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