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大全 > 学习大全 > 诗歌文学正文

《伟大的悲剧》优质教案(范文3篇)

发布日期:2025-04-09

《伟大的悲剧》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坚持不懈、风餐露宿、精疲力竭”等词语的含义。

快速浏览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研读文中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感受人物的崇高精神品质。

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斯科特一行在与大自然搏斗中所体现出来的勇敢、坚韧、团结等精神。

理解“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培养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探险队员们的精神品质。

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斯科特等人在失败后仍能坦然面对并接受死亡的勇气和精神。

领会作者对整个事件的评价和情感倾向。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问题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展示南极大陆的图片,提问学生对南极探险的了解。引出1911年底,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各自率领一支探险队,为争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荣誉而展开激烈角逐的故事,从而导入新课《伟大的悲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2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读音和释义问题。教师强调重点字词:拽(zhuài)、无垠(yín)、癫狂(diān)、凛冽(lǐn liè)、吞噬(shì)、销蚀(xiāo shí)、羸弱(léi ruò)、步履(lǚ)、告罄(qìng)、遗孀(shuāng)等,并解释“坚持不懈、风餐露宿、精疲力竭”等词语。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明确:本文讲述了斯科特一行五人在从南极点返回途中不幸遇难的故事。)

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斯科特一行的探险历程。(明确: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1911年11月1日,他们在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向南极点进发;1912年1月16日,他们发现阿蒙森已先到达南极点,失望而归;1912年2月17日,埃文斯死去;1912年3月,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独自走进暴风雪中;1912年3月29日,斯科特等三人在帐篷里等待死神降临,最后壮烈牺牲。)

 

(三)研读文本,品味赏析(20分钟)

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令你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思考这些语句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

示例:“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在他们身后刮来凛冽的寒风。斯科特怀着不祥的预感在日记中写道:‘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表现了斯科特等人虽为失败者,但仍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面对失败,他们坦然接受,不失风度。)

“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待一些时候。’其余的人不禁战栗起来。谁都知道,在这种天气下到外面去走一圈意味着什么。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体现了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毅然决然地选择自我牺牲的高尚精神,他的勇敢和无私令人敬佩。)

“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遗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表现了斯科特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强烈的使命感,即使生命即将结束,也要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资料,彰显了他的英雄气概。)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说斯科特一行的南极探险是“悲剧”,但又是“伟大”的?

组织学生全班讨论,明确:“悲剧”体现在斯科特一行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终没有实现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目标,而且全部遇难,这是一场令人痛心的失败;“伟大”在于他们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所表现出的勇敢、坚韧、团结、无私、诚信等崇高的精神品质,他们的精神超越了成败,给后人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鼓舞,所以是“伟大的悲剧”。

 

(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10分钟)

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分析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本文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如对斯科特等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同时,作者在叙事过程中融入了自己强烈的情感,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斯科特一行的赞美和惋惜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像斯科特一行这样虽然失败但依然伟大的事例?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如:刘翔在奥运会上因伤退赛,但他为了梦想努力拼搏的精神值得尊敬;爱迪生发明电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他坚持不懈,最终为人类带来了光明。)

教师总结: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成功固然值得赞美,但那些在失败面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人同样值得我们敬仰。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时,勇敢地迎接挑战。

 

(五)课堂小结(3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斯科特一行的精神品质以及“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以斯科特等人为榜样,培养自己勇敢、坚韧、团结等优秀品质,正确面对失败和挫折。

(六)布置作业(2分钟)

熟读课文,摘抄文中令你感动的语句,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以“我心目中的英雄——斯科特”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你对斯科特的认识和敬意。

《伟大的悲剧》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如“鲁莽、厄运、海市蜃楼”等。

学会抓住关键语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

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斯科特探险队的悲壮经历,体会他们所展现出的人类精神的伟大。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直面挫折、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及他们所体现的精神品质。

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伟大的悲剧”的内涵,体会作者对事件的独特思考。

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一段南极风光及南极探险的视频片段,营造出神秘而又充满挑战的氛围。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南极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你知道有哪些人曾经踏上过这片神秘的土地进行探险吗?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引入课题《伟大的悲剧》,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文中的生字词,带领学生认读、正音,并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重点讲解:鲁莽(lǔ mǎng)、厄运(è yùn)、吞噬(tūn shì)、海市蜃楼(hǎi shì shèn lóu)、心有灵犀(xīn yǒu líng xī)、千钧重负(qiān jūn zhòng fù)等。

学生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他们遭遇了怎样的“悲剧”?(明确:主人公是斯科特一行五人。他们历经艰辛到达南极点,却发现阿蒙森已捷足先登,在返回途中,队员们相继死去,最终全军覆没,这是一场令人悲痛的“悲剧”。)

(三)精读课文,分析人物(2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斯科特等人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语句,分析这些语句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小组讨论后,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可进行补充和质疑。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归纳出斯科特等人的精神品质,如勇敢无畏、坚韧不拔、诚实守信、团结友爱、自我牺牲等。例如:

“对他怎么办?把他抛弃在这没有生命的冰原上?不。可是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毫不迟疑地迅速赶到下一个贮藏点,要不然……从日记里看不出斯科特究竟打算怎么办。”(表现了斯科特在面对困境时的犹豫和艰难抉择,体现了他对同伴的关爱和责任感。)

“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通过其他人的感受,侧面烘托出奥茨勇敢、坚毅、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教师提问:在这场“悲剧”中,斯科特一行的“伟大”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如:

他们虽然失败了,但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展现了人类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的勇气。

斯科特在临死前,还坚持写日记,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体现了他对科学事业的执着和责任感。

他们在面对死亡时,相互关心、相互支持,没有丝毫的自私和怯懦,彰显了团结友爱的精神。

 

(四)研读文本,理解主题(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作者称斯科特一行的南极探险是“伟大的悲剧”?这两者之间是否矛盾?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悲剧”与“伟大”并不矛盾。“悲剧”的结局是指斯科特一行在南极探险中失败并失去了生命,这是令人痛心的;而“伟大”则体现在他们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所表现出的高尚品质和精神境界,他们的精神超越了物质的成败,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精神震撼和鼓舞,所以说是“伟大的悲剧”。作者以此为题,旨在突出这种精神的伟大价值,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和人类精神的深入思考。

 

教师提问:从斯科特一行的探险经历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在生活中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总结写法,拓展迁移(8分钟)

总结写作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分析本文在写作上的特色。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本文在写作上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环境描写渲染了气氛,衬托了人物的心情和命运;对比手法的运用,如斯科特一行与阿蒙森队的对比,突出了斯科特一行的悲剧色彩,同时也更鲜明地表现了他们的精神品质。

 

拓展迁移

教师展示一些其他探险故事或现实生活中面对挫折和困难的事例,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事例中人物所体现的精神品质,并与斯科特一行进行比较。

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无论是在探险领域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人类都需要具备勇敢、坚韧、团结等精神品质,才能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六)课堂小结(4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斯科特一行的精神品质以及“伟大的悲剧”所蕴含的深刻意义。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以斯科特等人为榜样,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让生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七)布置作业(3分钟)

仿照本文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描述一个你熟悉的人。

收集更多关于南极探险或其他探险活动的资料,办一期以“探险精神”为主题的手抄报。

《伟大的悲剧》教案(三)

一、教学目标

你感兴趣的

编辑推荐

今日推荐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