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学设计(范文3篇)
发布日期:2025-03-28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第一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如“郝叟、懊悔、祈祷”等。
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能够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学习运用心理、语言、动作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小说的主题,体会爱国主义情感。
分析文中主要人物形象,学习通过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以及小弗朗士情感变化的原因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一段有关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的视频,展示人们流离失所、痛苦悲伤的画面。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在战争中,人们可能会失去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进而引出本文——在普法战争中,法国人民失去了自己的母语教育权利的《最后一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思考小说的三要素以及本文的主要情节。
教师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通过PPT展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解释。
请学生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教师引导总结:小说主要讲述了在普法战争后,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普鲁士占领,当地学校被迫改教德语,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三)精读课文,分析人物(20分钟) 分析小弗朗士的人物形象 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小弗朗士心理活动的语句,如“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等。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语句,体会小弗朗士在上课前后的心理变化,从贪玩、不爱学习转变为懂事、热爱祖国语言,感受他的成长历程。
分析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 找出描写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如“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
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等。
组织学生讨论这些描写的作用,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特点,如他的敬业、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失去国土的悲痛。
(四)研读文本,探讨主题(1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最后一课”的含义,提问:为什么这堂课如此重要?它对法国人民意味着什么?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小说的主题,鼓励各小组发表观点。
教师总结:小说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反映了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的悲愤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以及对祖国语言和文化的热爱,揭示了爱国主义的主题。
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
(五)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主题。
强调爱国主义情感在文中的体现,鼓励学生学习文中人物的爱国精神,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
(六)布置作业(课后) 抄写文中的生字词和自己喜欢的语句。
以“爱国”为主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心得体会。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第二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积累文中的重点词汇,理解其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故事发展的脉络。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角色朗读,深入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学习小说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法国人民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小说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分析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品味文中饱含深情的语言,感受人物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如“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创设情境:假如有一天,我们的国家遭受侵略,侵略者禁止我们学习自己的母语,只能学习他们的语言,你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从而引入《最后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预习展示(5分钟) 请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分享自己收集到的关于《最后一课》的作者都德以及普法战争的相关资料。
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三)初读课文,梳理情节(10分钟)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小说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小组内交流讨论,形成统一的答案。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情节:起因是普法战争爆发,阿尔萨斯被普鲁士占领,学校即将改教德语;经过是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的所见所闻,包括韩麦尔先生的授课、镇上老人的到来等;结果是下课铃响,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
(四)分角色朗读,体会情感(20分钟) 选择文中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对话以及课堂上的一些精彩片段,让学生分组进行分角色朗读。
要求学生注意语气、语调,尽量读出人物的情感。
朗读结束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指出朗读中表现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
教师针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总结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组织学生讨论:在朗读过程中,你从人物的语言和语气中感受到了他们怎样的情感?让学生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进一步理解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感。
(五)合作探究,分析手法(15分钟) 提出问题:小说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其是如何体现的?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从小说的选材、主题等方面进行思考。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小说通过描写小弗朗士这一个普通学生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的经历,反映了整个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的悲痛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小事件揭示了重大的社会主题。
让学生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如“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小组内讨论其含义,教师进行适当点拨。
(六)课堂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小说的情节、人物情感、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以及重点语句的理解。
强调爱国主义情感在文中的重要体现,鼓励学生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七)布置作业(课后) 仿照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自己对某种情感的理解。
阅读都德的其他作品,如《柏林之围》,比较其与《最后一课》在主题和写作风格上的异同。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第三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学习小说的叙事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问题引导、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学习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法国人民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分析小说的结构和叙事技巧,体会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理解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学习运用环境描写烘托气氛、推动情节。
教学难点 挖掘小说中蕴含的深层情感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法、小组合作法、读写结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展示一些不同国家的国旗和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图片,提问学生:如果有一天,我们不能再接触自己国家的文化和语言,会是怎样的感受?引发学生思考,自然导入《最后一课》,让学生带着对文化和语言重要性的思考进入文本学习。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0分钟)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读音和释义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师通过PPT展示重点生字词,进行集中讲解和强调,如“哽、踱、捂”等字的读音和写法,“诧异、喧闹、惨白”等词的含义。
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小说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故事的,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可分为上学路上、上课、下课三个部分。
(三)精读课文,分析结构与技巧(20分钟) 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开头、中间和结尾的作用。
提问:小说开头描写小弗朗士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开头通过描写小弗朗士的贪玩和对学习的不在意,为下文他在最后一课上的转变做铺垫,同时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接着分析中间上课部分,教师提问:这部分详细描写了课堂上的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是如何围绕主题展开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中间部分通过描写韩麦尔先生的授课、师生的互动等,展现了法国人民对母语的热爱和对失去国土的悲痛,突出了主题。
最后分析结尾部分,教师提问:结尾“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有什么深刻含义?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结尾有力地升华了主题,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和法国人民坚定的爱国信念。
学习小说的叙事技巧 让学生找出文中插叙的部分,如关于普鲁士军队操练和布告牌的描写,分析其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插叙部分补充了故事的背景信息,推动了情节发展,同时也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四)研读环境描写,体会作用(15分钟)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语句,如“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等。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师提示可以从烘托气氛、推动情节、表现人物心情等方面思考。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文中的环境描写既烘托了轻松愉快的气氛,又与下文严肃悲伤的课堂氛围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也暗示了小弗朗士无忧无虑的生活即将结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更衬托出人物在最后一课上的复杂心情。
(五)课堂练笔,读写结合(5分钟) 让学生仿照文中的环境描写,运用烘托气氛或衬托人物心情的手法,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学生写作完成后,挑选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小说的结构、叙事技巧、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及课堂练笔的情况。
强调小说所传达的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践行爱国精神。
(七)布置作业(课后)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以“难忘的一课”为题,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结构、叙事和环境描写技巧,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