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大全 > 学习大全 > 诗歌文学正文

作家鲁迅的名人故事(范文3篇)

发布日期:2025-03-27

故事一:刻“早”字 鲁迅小时候,家道中落,父亲又长期生病,家庭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了年少的鲁迅身上。

他不仅要照顾父亲,还要帮忙料理家务,但即便如此,他也从未耽误过学业。

鲁迅就读于绍兴城的三味书屋,那是一所非常严格的私塾。

有一次,因为家中有事,鲁迅上学迟到了。

严厉的寿镜吾先生狠狠地批评了他。

鲁迅没有为自己辩解,他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在课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早”字。

这个“早”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记号,更是鲁迅对自己的一种鞭策。

从那以后,鲁迅每天都早早地起床,料理好家中事务后,便匆匆赶到学校。

无论寒冬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他总是第一个到达教室,认真读书学习。

这个小小的“早”字,成为了鲁迅一生的座右铭。

他时刻提醒自己要珍惜时间,勤奋努力。

这种自律和勤奋的精神,贯穿了他的一生,也为他日后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他的文学创作生涯中,他争分夺秒地写作,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作品,用文字唤醒了无数沉睡的国人。

故事二:弃医从文 鲁迅年轻时,怀着治病救人的理想去日本仙台学医。

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鲁迅努力学习医学知识,成绩优异。

然而,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却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那是在一堂细菌学课上,教师为了增加讲课的趣味,在课间放了一些时事幻灯片。

其中有一段画面深深地刺痛了鲁迅的心:一群中国人正围着观看一个被日军处决的中国人,他们脸上麻木不仁的表情,让鲁迅感到无比震惊和痛心。

这一刻,鲁迅深刻地意识到,医学只能拯救人的身体,却无法拯救人的灵魂。

当时的中国,国民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疾病更加可怕。

他认为,要想改变中国的命运,首先要改变国民的精神,而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唯有文艺。

于是,鲁迅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医学,选择了文学这条道路。

他要用笔作为武器,揭露社会的黑暗,批判国民的劣根性,唤起人们的觉醒意识。

从此,中国少了一位医术精湛的医生,却多了一位以笔为剑、振聋发聩的伟大文学家。

他的作品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人前行的道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复兴而奋斗。

故事三:以笔为枪 在黑暗的旧中国,反动势力猖獗,言论受到严格限制。

但鲁迅毫不畏惧,他以笔为武器,勇敢地与反动势力作斗争。

鲁迅的文章言辞犀利,针砭时弊,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反动政府的腐败。

他的作品像一把把利刃,直刺敌人的心脏,让反动势力既害怕又痛恨。

为了躲避迫害,鲁迅不得不经常更换笔名,先后用过一百多个笔名,如“鲁迅”“巴人”“宴之敖者”等。

尽管环境险恶,鲁迅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从未停止过战斗。

他的文章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激发了人们的反抗精神。

许多进步青年受到他的影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有一次,反动文人对鲁迅进行恶意攻击,妄图诋毁他的声誉。

鲁迅毫不退缩,立刻撰文反击。

他用辛辣的语言,将对方的丑恶嘴脸揭露得淋漓尽致,让反动文人无言以对。

鲁迅以笔为枪的战斗精神,不仅为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他的作品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追求真理、反抗压迫,为实现美好的社会而不懈努力。

 

你感兴趣的

编辑推荐

今日推荐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