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大全 > 学习大全 > 诗歌文学正文

罗布泊阅读答案(范文3篇)

发布日期:2025-03-27

罗布泊阅读答案(一)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节选) ①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

②《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夏季走入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

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

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像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

映入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③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0万平方公里。

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

斯文·赫定在20世纪30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

他坐着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几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

回国后,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八年》一书中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④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⑤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⑥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

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

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来。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了牧场。

⑦问题出在近30多年。

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

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

几十年间塔里木河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⑧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

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

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

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⑨罗布泊消失了。

阅读题目 文章第③段引用斯文·赫定的话有什么作用? 请概括罗布泊消亡的原因。

文中第⑧段加点词“盲目”能否删去?为什么? 从罗布泊消失的悲剧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阅读答案 引用斯文·赫定的话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过去罗布泊的美丽景象,与下文罗布泊如今的干涸、荒芜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罗布泊变化之大,引发读者对其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一是塔里木河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近30多年来,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人们盲目开发水资源,致使塔里木河干涸,从而使罗布泊失去水源补给而消亡 。

不能删去。

“盲目”意思是没有明确目的,不加思考地做某事。

这里连用四个“盲目”,强调了人们在开发利用塔里木河水资源时的随意性和无知性,突出了这种不合理开发对塔里木河和罗布泊造成的严重危害。

如果删去,就无法体现这种危害的严重性以及人们行为的错误本质。

示例:要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要有长远规划,不能只图眼前利益;要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发展经济要与保护环境协调进行等。

罗布泊阅读答案(二) 神秘的罗布泊 罗布泊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部,曾是一个内陆湖,后来渐渐干涸,成为一片沙漠。

罗布泊,三个字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神秘,而不是单单的地域名称。

有一段文字对她的描绘非常贴切:“罗布泊其实是汇入多水湖之意,为内陆最大的移动咸水湖。

大自然曾造就了5400平方公里湖面的罗布泊,在最近的百年间,湖水已干涸见底,如今,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片荒芜的景象:湖泊干涸、河水断流、古堡沧桑,生命仿佛在这里嘎然而止。

” 罗布泊的神秘,首先体现在它的“大耳朵”形状。

卫星拍摄的罗布泊影像图上,罗布泊竟酷似人的一只耳朵,不但有耳轮、耳孔,甚至还有耳垂。

对于这只地球之耳是如何形成的,科学界众说纷纭。

一种观点认为,这主要是50年代后期来自天山南坡的洪水冲击而成。

洪水流进湖盆时,穿经沙漠,挟裹着大量泥沙,冲击、溶蚀着原来的干湖盆,并按水流前进方向,形成水下突出的环状条带。

正因为干涸湖床的微妙的地貌变化,影响了局部组成成分的变化,这就势必影响干涸湖床的光谱特征,从而形成“大耳朵”。

但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大耳朵”的形成与河流改道、湖水蒸发等多种因素有关。

罗布泊的神秘还在于它频繁的地质变动。

这里曾经是一个巨大的湖泊,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它经历了多次的扩张和收缩。

有时湖水充盈,面积广大;有时则干涸见底,一片荒芜。

这种反复的变化使得罗布泊地区的地质结构变得异常复杂。

而且,罗布泊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钾盐等。

这些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也与罗布泊的地质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此外,罗布泊还充满了许多离奇的传说。

古往今来,无数的探险家来到这里,试图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但不少人却迷失在这片茫茫沙漠之中,再也没有走出来。

一些幸存者讲述了他们在罗布泊的奇特经历,比如看到海市蜃楼般的幻景,遇到神秘的磁场干扰等等。

这些传说虽然有些荒诞不经,但却为罗布泊增添了更加浓厚的神秘色彩。

阅读题目 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罗布泊的神秘? 文中提到对“大耳朵”形成的不同观点,有什么作用? 请分析“大自然曾造就了5400平方公里湖面的罗布泊,在最近的百年间,湖水已干涸见底”这句话所表达的情感。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罗布泊的神秘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阅读答案 从罗布泊的“大耳朵”形状、频繁的地质变动、离奇的传说三个方面介绍了罗布泊的神秘。

文中提到对“大耳朵”形成的不同观点,一方面说明关于“大耳朵”形成的原因尚无定论,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探索性和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也突出了罗布泊的神秘,引发读者对罗布泊更多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罗布泊曾经美丽繁荣景象的惊叹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罗布泊在短短百年间就由广阔湖泊变为干涸之地的惋惜与痛心之情。

示例:罗布泊的神秘启示我们自然界还有许多未知等待我们去探索,我们要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同时,罗布泊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也警示我们要重视环境保护,合理开发自然资源,避免过度破坏,以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罗布泊阅读答案(三) 走进罗布泊 罗布泊,这个名字总是带着一种让人难以抗拒的魔力,吸引着无数勇敢者前来探寻。

当你真正踏入罗布泊这片土地,首先感受到的是它那令人震撼的寂静。

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鸟儿的啼鸣,只有风刮过沙漠时发出的低沉呼啸声。

脚下的沙地松软而滚烫,每走一步都扬起一小片沙尘。

极目远眺,四周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沙丘连绵起伏,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金色的光芒。

罗布泊曾经是一片水草丰美的绿洲。

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古代文明遗迹,证明这里曾经有过繁荣的人类活动。

那些古老的城墙、房屋遗址,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环境的变迁,罗布泊逐渐走向了衰落。

在罗布泊,有一种特殊的地貌叫做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那些奇形怪状的土丘,有的像城堡,有的像怪兽,有的像人物,栩栩如生,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些雅丹土丘在岁月的洗礼下,表面布满了沟壑和裂纹,记录着时间的痕迹。

罗布泊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地方。

由于其恶劣的自然环境,高温、干旱、风沙大,给前来探险的人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许多探险者在这片土地上遭遇危险,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但即便如此,依然有无数人怀揣着对未知的渴望,勇敢地迈向罗布泊。

尽管罗布泊如今呈现出一片荒芜的景象,但它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

它见证了地球的沧桑巨变,承载着人类的历史记忆。

它提醒着我们要珍惜当下的美好环境,也要不断探索自然的奥秘。

阅读题目 作者走进罗布泊后,依次描写了罗布泊的哪些方面? 文中描写雅丹地貌有什么作用? “那些古老的城墙、房屋遗址,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罗布泊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答案 作者依次描写了罗布泊令人震撼的寂静、曾经水草丰美的历史、特殊的雅丹地貌、充满挑战的自然环境以及它独特的魅力。

描写雅丹地貌一方面展示了罗布泊独特的自然景观,突出了大自然的神奇创造力;另一方面也进一步说明了罗布泊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罗布泊的神秘色彩。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古老的城墙、房屋遗址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些遗址承载着过去罗布泊的繁荣历史,引发读者对罗布泊往昔辉煌的遐想,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罗布泊过去繁荣的感慨。

罗布泊虽然如今荒芜,但它见证了地球的沧桑巨变,有着曾经水草丰美的历史和丰富的古代文明遗迹,承载着人类的历史记忆;它拥有独特的雅丹地貌等自然景观,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它充满挑战的环境激发了人们对未知的探索欲望。

这些都构成了罗布泊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去了解它、探索它 。

 

你感兴趣的

编辑推荐

今日推荐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