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制度(范文3篇)
发布日期:2025-03-26
社区工作制度(一) 一、会议制度 社区工作例会:每周召开一次,由社区居委会主任主持,全体社区工作人员参加。
会议主要总结上周工作进展,讨论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安排本周工作任务。
社区居民代表大会:每半年召开一次,如有特殊情况可临时召开。
会议由社区居委会负责召集,社区居民代表参加。
主要审议社区居委会工作报告、财务收支情况报告,讨论决定涉及社区居民利益的重大事项。
社区协商议事会: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由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主持,社区协商议事会成员参加。
针对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协商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工作职责制度 社区居委会职责: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社区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岗位和职责,包括民政、社保、计生、综治等各个方面,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三、考勤与请假制度 考勤:社区工作人员实行每周[X]天工作制,按时上下班,不得迟到早退。
设立考勤记录,由专人负责登记。
请假:工作人员因事、因病需要请假的,应提前填写请假条,按审批权限批准后方可休假。
请假[X]天以内的,由社区居委会主任批准;请假超过[X]天的,需报街道办事处相关部门批准。
四、学习培训制度 政治业务学习:定期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每月至少安排[X]次集中学习,鼓励工作人员自主学习。
培训: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同时根据工作需要,自行组织内部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社区工作相关政策法规、业务技能、沟通技巧等。
五、考核奖惩制度 考核:建立社区工作人员考核机制,采取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考核内容包括工作业绩、工作态度、群众满意度等方面。
奖励:对工作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如颁发荣誉证书、奖金等。
惩罚:对违反工作纪律、工作失误造成不良影响的工作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扣发绩效工资、辞退等处理。
社区工作制度(二) 一、首问负责制 凡到社区办事或来访的居民,第一位接待的社区工作人员即为首问责任人。
首问责任人要热情接待来访居民,认真听取诉求,并负责为居民解答问题、指引办事流程或联系相关人员。
对于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项,要及时办理;对于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事项,要将居民引导至相关责任人处,并做好交接工作。
二、限时办结制度 对居民申请办理的各类事项,社区应按照规定的时限予以办结。
一般性事项应在[X]个工作日内办结;较为复杂的事项,经社区负责人批准后,可适当延长办理时间,但最长不得超过[X]个工作日,并应及时向居民说明情况。
社区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限时办结制度,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各项工作按时完成。
三、服务承诺制度 社区向居民公开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办事程序、办理时限等,接受居民监督。
社区工作人员要严格履行服务承诺,做到热情服务、文明礼貌、公正廉洁。
对居民的投诉和举报,要及时受理并调查处理,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居民。
四、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社区档案管理工作机制,指定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
对社区各类文件、资料、报表、会议记录等进行分类整理、归档保存,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档案查阅、借阅制度,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查阅、借阅档案。
五、财务管理制度 社区财务实行独立核算,严格执行财务审批制度。
各项经费支出必须符合财务规定,经社区负责人审核签字后报销。
定期公布社区财务收支情况,接受社区居民的监督。
加强对社区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定期进行清查盘点,确保资产安全。
社区工作制度(三) 一、值班制度 社区实行轮流值班制度,确保每天有人在岗为居民提供服务。
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
值班人员负责接听值班电话,接待来访居民,处理当天的日常事务。
遇有紧急情况或重大问题,要及时向社区负责人汇报,并按照指示进行处理。
做好值班记录,详细记录值班期间的来电来访情况、处理事项及结果等。
二、信息公开制度 社区通过公告栏、微信公众号、社区网站等多种渠道,及时公开社区党务、居务、财务等信息。
公开内容包括社区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政策法规、办事指南、救助名单、财务收支明细等,确保居民知情权。
信息公开要做到真实、准确、及时,对居民提出的疑问要及时解答。
三、志愿者服务制度 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招募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的居民加入。
制定志愿者服务计划,明确服务项目、服务时间和服务对象。
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如关爱孤寡老人、环保宣传、义务劳动等。
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和管理,建立志愿者服务档案,记录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服务内容和服务效果等,对表现优秀的志愿者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加强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划分卫生责任区,明确责任人。
定期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保持社区环境整洁。
督促社区内的单位和居民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做好门前环境卫生、绿化和秩序维护工作。
加强对社区内垃圾收集、清运和处理的管理,确保垃圾日产日清。
五、安全防范制度 成立社区安全防范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安全防范工作计划和应急预案。
定期开展社区安全隐患排查工作,重点对消防设施、电气设备、房屋建筑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安全教育宣传,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组织开展安全演练活动,增强居民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