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档案室管理制度(范文3篇)
发布日期:2025-03-26
档案室管理制度(一) 一、总则 为加强本单位档案室管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特制定本制度。
档案室负责集中统一管理本单位各类档案资料,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
二、档案收集与归档 各部门应按照规定定期将办理完毕、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整理立卷,移交档案室归档。
归档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级来文、本单位发文、会议记录、工作计划、总结报告、合同协议、统计报表等。
档案移交时,交接双方应根据移交清单进行核对,确保档案数量准确、质量符合要求,并签字确认。
三、档案整理与保管 档案室按照档案的形成时间、来源、内容等特征进行分类整理,编制档案目录,建立检索工具。
档案保管应配备专门的库房和装具,保持库房清洁、通风、防潮、防虫、防火、防盗等。
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和清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对破损、褪色的档案应及时进行修复或复制。
四、档案借阅与利用 本单位内部人员因工作需要借阅档案,须填写《档案借阅申请表》,经部门负责人审批后,到档案室办理借阅手续。
借阅期限一般不超过[X]个工作日,如需延期使用,应办理续借手续。
档案借阅人员必须爱护档案,不得擅自涂改、圈划、批注、污损、转借或遗失。
归还档案时,档案管理人员应认真检查,确认无误后办理归还手续。
外单位人员查阅档案,须持单位介绍信,经本单位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查阅。
查阅时,应在指定地点进行,并有专人陪同。
五、档案鉴定与销毁 定期对档案进行鉴定,根据档案的保存价值和实际情况,确定档案的存毁。
对已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应编制《档案销毁清册》,经单位领导审批后,由两人以上共同监销,并在销毁清册上签字。
销毁档案时,可采用焚烧、粉碎等方式,确保档案信息无法恢复。
六、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实施,如有未尽事宜,由档案室负责解释和修订。
违反本制度规定,造成档案损失或不良影响的,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档案室管理制度(二) 一、目的 为规范公司档案室管理工作,保证档案资料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档案室及各部门涉及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
三、职责分工 档案室负责档案的接收、整理、保管、统计、鉴定、销毁以及提供利用等工作。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初步审核,并按规定向档案室移交。
四、档案收集 各部门应明确专人负责档案收集工作,确保各类应归档文件材料及时、完整收集。
收集范围包括业务往来文件、项目资料、人事档案、财务档案等各类与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相关的文件材料。
五、档案整理 档案室对接收的档案进行分类、编号、编目、装订等整理工作,确保档案排列有序,便于管理和查找。
档案整理应遵循档案形成的规律和特点,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
六、档案保管 档案库房应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如档案架、温湿度控制设备、消防器材等,确保档案保管环境符合要求。
对不同类型和密级的档案应分别存放,采取相应的保管措施,防止档案损坏、丢失和泄密。
建立档案保管台账,对档案的收进、移出、保管、利用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七、档案保密 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档案保密的法律法规,对涉及公司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重要档案,采取加密存储、限制访问等保密措施。
档案管理人员应签订保密协议,保守档案机密,不得擅自泄露档案内容。
八、档案利用 公司内部人员因工作需要查阅档案,需填写《档案查阅登记表》,注明查阅目的、档案名称、查阅时间等信息,经部门负责人签字同意后,到档案室查阅。
查阅档案应在档案室指定区域进行,不得擅自将档案带出档案室。
如需复印或摘录档案内容,须经档案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
外单位人员查阅公司档案,须持单位正式介绍信,经公司分管领导审批后,按照公司规定的查阅程序进行。
九、档案数字化管理 积极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对重要档案进行扫描、存储,建立电子档案数据库。
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应同步管理,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十、监督与考核 公司定期对各部门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确保档案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对档案管理工作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档案管理制度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
档案室管理制度(三) 一、目的 加强学校档案室管理,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档案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中的作用,特制定本制度。
二、档案管理原则 集中统一管理原则。
学校各类档案由档案室集中管理,确保档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真实性原则。
档案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实反映学校各项活动的实际情况。
保密性原则。
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规,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三、档案收集范围 党群类档案:包括党组织文件、党员档案、工会文件等。
行政类档案:学校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文件、会议纪要、规章制度等。
教学类档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教案、学生成绩、毕业论文等。
科研类档案:科研项目申报书、研究报告、科研成果等。
基建类档案:学校基本建设项目从规划、设计到竣工验收全过程形成的文件材料。
设备类档案:仪器设备采购、安装、调试、维修等过程中产生的文件资料。
财会类档案:财务报表、会计凭证、账簿等。
声像类档案:学校重大活动、教学科研成果等方面的照片、录像、录音等资料。
四、档案整理与归档要求 各部门应在每年规定时间内将上一年度形成的档案资料整理成册,移交档案室归档。
档案整理应按照分类标准进行,做到分类准确、编号规范、编目清晰、装订整齐。
归档的档案应具备齐全的手续,包括文件的签发、盖章、签字等。
五、档案保管 档案室应配备适宜的档案保管设备,如档案柜、密集架等,并保持库房整洁、通风良好。
对不同载体的档案应采取相应的保管措施,如对磁性载体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和复制,防止数据丢失。
建立档案保管期限表,按照规定的保管期限对档案进行分类存放和管理。
六、档案查阅与利用 本校教职工因工作需要查阅档案,须填写《档案查阅申请表》,经所在部门负责人签字同意后,到档案室查阅。
学生查阅本人相关档案,需经班主任或辅导员签字同意,并在档案室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查阅档案时,严禁在档案上涂改、圈画、批注等,不得擅自将档案带出档案室。
如需复印档案,须经档案室负责人批准。
外单位人员查阅学校档案,须持单位介绍信,经学校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查阅。
七、档案鉴定与处置 定期对档案进行鉴定,根据档案的保存价值和实际利用情况,确定档案是否继续保存或销毁。
对已到保管期限且无保存价值的档案,应编制《档案销毁清单》,经学校领导审批后,由两人以上共同监督销毁。
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或特殊意义的档案,应进行永久保存,并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
八、档案信息化建设 加快档案信息化进程,建立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的电子化存储、检索和利用。
加强档案信息安全管理,采取数据备份、加密传输等措施,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可靠。
九、培训与宣传 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参加业务培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加强对全校师生的档案意识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档案管理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