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革命先烈的故事(范文3篇)
发布日期:2025-03-25
抗日英雄杨靖宇的故事 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英雄——杨靖宇。
1940年初,日本侵略者调集重兵,对东北抗日联军进行疯狂围剿,杨靖宇所率领的部队陷入了极端艰难的境地。
冰天雪地之中,粮食断绝,战士们只能以草根、树皮和棉絮充饥。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后,杨靖宇与部队失散,孤身一人在山林中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周旋。
敌人动用了飞机、猎犬,展开了地毯式搜索。
然而,杨靖宇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战斗智慧,一次次巧妙地避开了敌人的追捕。
饿了,他就抓一把雪,嚼一口草根;渴了,就捧一把积雪。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他依然坚定地与敌人战斗。
2月23日,杨靖宇在濛江县(今吉林省靖宇县)保安村附近不幸被敌人包围。
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他毫无惧色,手持双枪,奋勇还击。
敌人劝他投降,许以高官厚禄,得到的却是杨靖宇愤怒的子弹。
在孤身奋战数小时后,杨靖宇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残忍的敌人割下他的头颅,剖开他的腹部,想看看究竟是什么支撑着他在绝境中坚持这么久。
结果发现,他的胃里竟全是未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 杨靖宇以自己的生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他的英勇事迹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而不懈奋斗。
他那坚韧不拔、宁死不屈的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天空。
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在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云周西村,有一位家喻户晓的英雄少女——刘胡兰。
刘胡兰生长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残酷的生活现实让她早早地懂得了阶级压迫的苦难。
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她小小年纪就投身革命事业,积极参与村里的抗日儿童团工作,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
1947年1月12日,国民党阎锡山军和地主武装“复仇自卫队”包围了云周西村,将群众赶到场地上,刘胡兰因叛徒出卖被捕。
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
敌人妄图从她口中得到党组织的秘密,先是假惺惺地劝她投降,承诺只要她说出村里的共产党员名单,就给她荣华富贵。
刘胡兰愤怒地瞪着敌人,大声说道:“怕死不当共产党!” 敌人见软的不行,便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当场铡死。
面对血腥的场面,刘胡兰毫无惧色,从容走向铡刀,壮烈牺牲,年仅15岁。
毛主席听闻刘胡兰的英勇事迹后,深受感动,挥笔写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高度赞扬了刘胡兰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刘胡兰以她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高尚气节和坚定信仰,她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勇往直前,为实现理想和正义而奋斗。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1948年5月,解放战争进入关键阶段,隆化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要迅速拿下隆化中学,为后续作战开辟道路。
然而,敌人在隆化中学周围设置了重重防御,尤其是一座坚固的碉堡,成为了部队前进的巨大障碍。
这座碉堡火力凶猛,密集的子弹像雨点般射向冲锋的战士们,部队几次冲锋都被敌人强大的火力压制回来,伤亡惨重。
关键时刻,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去炸掉它!”连长批准了他的请求,并派郅顺义为他掩护。
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在郅顺义的火力掩护下,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时而匍匐前进,时而跳跃飞奔,迅速向碉堡靠近。
当他冲到桥下时,却发现没有安放炸药包的位置。
眼看总攻马上开始,如果不尽快炸掉碉堡,战友们将会遭受更大的伤亡。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董存瑞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 一声巨响,碉堡被炸得粉碎,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战士们如猛虎下山,迅速冲向隆化中学,一举歼灭了敌人。
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不朽功勋。
他那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的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