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范文3篇)
发布日期:2025-03-25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能正确地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类推能力。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 分钟) 展示超市商品价格标签的图片,如:铅笔 0.5 元、笔记本 3.25 元、书包 56.8 元等。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价格标签,发现与以往学过的整数的不同之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小数。
(二)探究新知(20 分钟) 认识小数 结合刚才展示的价格标签,向学生介绍小数的组成部分:小数点、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举例说明,如在 3.25 中,“3”是整数部分,“.”是小数点,“25”是小数部分。
小数的读法 教师范读 0.5,读作“零点五”;3.25 读作“三点二五”;56.8 读作“五十六点八”。
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的读法,总结读法规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
让学生尝试读出其他小数,如 1.2、4.08、10.56 等,教师进行纠正和指导。
小数的写法 教师说一个小数,如“七点九”,示范写出 7.9。
强调写小数时,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如果整数部分是零就直接写 0;再在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最后依次写出小数部分每一位上的数字。
让学生练习写小数,如“八点零八”“五十点六”等,请几位同学上台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理解小数的意义(15 分钟) 以元为单位理解小数的意义 再次展示商品价格标签,提问:0.5 元表示多少钱呢? 引导学生思考,因为 1 元 = 10 角,所以把 1 元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是 1 角,也就是 0.1 元,那么 0.5 元就是 5 个 0.1 元,即 5 角。
同理,3.25 元中,整数部分“3”表示 3 元,小数部分“2”表示 2 个 0.1 元,也就是 2 角,“5”表示 5 个 0.01 元,也就是 5 分,所以 3.25 元就是 3 元 2 角 5 分。
小组活动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人民币学具,根据给出的小数摆出相应的钱数,如 1.3 元、2.05 元等。
小组内成员互相交流、检查,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
(四)巩固练习(10 分钟) 完成课本上的“做一做”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交流。
判断题: 3.25 读作三点二十五。
( ) 十二点零四写作 12.4。
( ) 5 元 6 角写成小数是 5.6 元。
( ) 写出下面商品的价格。
一支钢笔七元八角,写成小数是( )元。
一个足球三十六元五角五分,写成小数是( )元。
(五)课堂小结(5 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请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小数的含义、读法、写法以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
(六)布置作业(课后) 回家后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小数,记录下来并和家长说一说。
完成练习册上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题。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会读写简单的小数。
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建立小数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小数,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理解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明白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实践操作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 分钟) 展示学生测量身高的数据,如:小明身高 1 米 3 分米、小红身高 1 米 25 厘米。
提问:这些数据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来准确表示吗?引出小数的概念,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22 分钟) 认识小数 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小数,如体温 36.8℃、体重 32.5 千克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小数,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讲解小数的组成,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小数点、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小数的读法 教师读出几个小数,如 0.8、1.25、3.60 等,让学生仔细倾听并跟读。
引导学生总结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整数读法读,小数点读“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人读出几个小数,其他组员认真倾听并判断对错。
小数的写法 教师说小数,让学生尝试写出来,如“四点七”“零点三二”等。
强调写小数的注意事项: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
请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写,教师及时纠正错误写法。
理解小数的意义(以米为单位) 利用米尺,把 1 米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是 1 分米。
引导学生思考:1 分米是 1 米的几分之几?用小数怎么表示?得出 1 分米 = 1 10 \frac{1}{10}101米 = 0.1 米。
同理,3 分米 = 3 10 \frac{3}{10}103米 = 0.3 米。
把 1 米平均分成 100 份,每份是 1 厘米,1 厘米 = 1 100 \frac{1}{100}1001米 = 0.01 米,45 厘米 = 45 100 \frac{45}{100}10045米 = 0.45 米。
引导学生总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三)巩固练习(15 分钟) 读出下面的小数:0.9、1.05、10.28。
写出下面的小数:五点六、零点零八、三十点七五。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5 分米 =( )米 8 厘米 =( )米 3 元 4 角 =( )元 (四)课堂小结(5 分钟) 请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强化重点知识。
(五)布置作业(课后) 测量家中一些物体的长度,并用小数表示出来。
完成课本练习中与小数认识相关的习题。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正确识别小数,熟练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深入理解小数的意义,尤其是以元、角、分和长度单位为例的小数意义。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准确读写小数,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能用小数表示具体的数量。
三、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 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文具店购物的场景,呈现各种文具的价格标签,如:橡皮 0.8 元、尺子 1.5 元、笔记本 3.05 元等。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价格,提问:这些数和我们以前学的整数有什么不一样?从而引出小数,揭示课题。
(二)探索交流,学习新知(20 分钟) 认识小数 结合展示的价格标签,讲解小数的组成,指出小数点是小数的重要标志,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
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见到的小数,感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小数的读法 教师示范读 0.8 读作“零点八”,1.5 读作“一点五”,3.05 读作“三点零五”。
组织学生小组内互相读小数,教师巡视指导,纠正不正确的读法。
引导学生总结小数读法的规律,强调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小数的写法 教师说小数,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如“四点九”“零点一二”“十点七零”等。
请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强调。
理解小数的意义 以元、角、分为例: 提问:1 角是 1 元的几分之几?用小数怎么表示?引导学生得出 1 角 = 1 10 \frac{1}{10}101元 = 0.1 元。
同理,3 角 = 3 10 \frac{3}{10}103元 = 0.3 元,5 分 = 5 100 \frac{5}{100}1005元 = 0.05 元,1 元 2 角 3 分 = 1.23 元。
组织小组讨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整数部分、小数部分第一位、第二位分别表示什么? 以长度单位为例: 借助多媒体展示把 1 米平均分成 10 份、100 份的动态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1 分米 = 1 10 \frac{1}{10}101米 = 0.1 米,5 厘米 = 5 100 \frac{5}{100}1005米 = 0.05 米,3 分米 8 厘米 = 0.38 米。
总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5 分钟) 基础练习 读出下列小数:2.7、0.09、10.85。
写出下列小数:六点四、零点三七、十五点零二。
应用练习 小明买一支铅笔花了 1 元 5 角,用小数表示是( )元。
一根绳子长 85 厘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
拓展练习 用 3、0、8 和小数点能组成哪些不同的小数?试着写一写,并读一读。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5 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小数的认识、读写方法、意义等。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疑问,教师进行解答和总结。
(五)布置作业(课后) 调查家里一周的各项开支,并用小数记录下来。
完成练习册上关于小数初步认识的拓展性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