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实施方案(范文3篇)
发布日期:2025-03-25
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实施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科学规范的中小学收入分配机制,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尊重规律、以人为本。
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特点。
以德为先、注重实绩。
把师德表现作为绩效考核的首要内容,注重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实际表现和贡献。
激励先进、促进发展。
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学校和教师共同发展。
客观公正、简便易行。
坚持实事求是、民主公开,程序规范,讲求实效,力戒繁琐。
三、实施对象 本校在编在岗的教职工。
四、绩效工资总量及构成 绩效工资总量由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学校编制人数等因素核定。
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
基础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量的[X]%,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量的[X]%,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每学期考核发放一次。
五、绩效考核办法 师德师风考核(20分) 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师德师风考核为不合格: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从事有偿家教;向学生或家长索要财物;在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或责任事故等。
不合格者取消当年奖励性绩效工资。
教育教学工作考核(60分) 工作量(20分):根据学校实际工作安排,按照教师所任学科、课时量、备课、批改作业等工作任务确定工作量得分。
满工作量得基础分,超工作量或承担额外工作任务给予适当加分。
教学常规(20分):主要考核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学生等教学常规工作的落实情况。
定期检查教案、作业批改记录等,根据检查结果评定得分。
教学成绩(20分):以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综合素质的发展为依据,结合平时考试、期末考试、中考或高考成绩等进行综合评定。
教学成绩突出者给予较高得分。
教育管理工作考核(10分) 担任班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等职务的教师,根据其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进行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班级管理、团队建设、教学研究组织等方面的工作成效。
专业发展考核(10分) 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教研活动、公开课、论文撰写等,根据参与情况和取得的成果进行考核。
在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开发等方面有突出贡献者给予加分。
六、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法 奖励性绩效工资根据教师绩效考核得分进行分配。
计算公式为:个人奖励性绩效工资 = 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全校教师绩效考核总分×个人绩效考核得分。
设立特殊贡献奖,对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教育科研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额外奖励。
特殊贡献奖名额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奖励金额从奖励性绩效工资中列支。
七、组织实施 成立学校绩效工资分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实施方案,组织实施绩效考核工作,处理绩效工资分配过程中的争议和问题。
绩效工资分配实施方案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后实施。
绩效考核工作每学期进行一次,按照个人自评、教师互评、领导小组评定等程序进行,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
考核结果在学校范围内公示5个工作日,接受教职工监督。
如有异议,可在公示期内向学校绩效工资分配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申诉,领导小组应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并给予答复。
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实施方案(二)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精神,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目标,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基本原则 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根据教师的工作量、工作业绩和工作态度等因素,合理拉开分配差距,充分体现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
全面考核,突出重点。
对教师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核,重点考核教育教学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
民主公开,程序规范。
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做到公开透明,程序合法合规。
三、实施范围 我校全体在编在岗教师。
四、绩效工资构成及比例 绩效工资由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组成。
基础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量的[X]%,按照岗位级别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量的[X]%,根据教师绩效考核结果按学期发放。
五、绩效考核内容及标准 师德表现(15分) 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无违规违纪行为。
若出现违反师德师风行为,视情节轻重扣减相应分数,直至取消当年奖励性绩效工资。
积极参加师德师风培训和学习活动,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根据参与情况和学习成果评定得分。
教学工作(50分) 教学工作量(15分):按照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标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得基础分。
超课时量或承担难度较大课程的教师给予适当加分。
教学质量(20分):通过学生评教、同行评价、教学成果评估等方式综合评定教学质量。
教学效果显著、学生满意度高的教师得分较高。
教学常规(15分):认真落实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学生等教学常规工作,定期检查各项教学常规材料,根据完成质量评定得分。
教育科研(15分) 积极参与教育科研项目,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等。
根据科研项目的级别、论文发表刊物的级别等给予相应加分。
参加各类教研活动,积极发言、提出建设性意见,根据参与情况评定得分。
学生管理(10分) 担任班主任的教师,根据班级管理成效、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等方面进行考核。
班级秩序良好、学生成绩进步明显、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班主任得分较高。
非班主任教师积极协助班级管理、参与学生辅导等工作,根据实际贡献评定得分。
工作态度(10分) 遵守学校考勤制度,按时上下班,无迟到、早退、旷工现象。
根据考勤记录评定得分。
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服从学校工作安排,根据日常工作表现评定得分。
六、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式 计算每位教师的绩效考核总分,根据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和全校教师绩效考核总分,计算出每分对应的奖励性绩效工资额度。
公式为:每分奖励性绩效工资额度 = 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全校教师绩效考核总分。
每位教师的奖励性绩效工资 = 个人绩效考核得分×每分奖励性绩效工资额度。
对于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学生管理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设立单项奖励,从奖励性绩效工资中拿出一定比例进行奖励。
七、工作程序 学校成立绩效工资分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方案、组织考核、审核结果等工作。
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实施方案,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后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每学期末,教师进行个人工作总结和自评,填写绩效考核自评表。
学校组织相关人员对教师进行考核,综合各方面评价结果确定教师绩效考核得分。
考核结果在学校公示7个工作日,接受全体教职工监督。
如有异议,教师可在公示期内向学校绩效工资分配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申诉,领导小组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并反馈结果。
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实施方案(三)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建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职业特点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激励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积极进取,推动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公平公正原则:确保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科学合理,考核过程公平透明,考核结果真实可靠,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得到公正的评价和待遇。
激励导向原则:突出绩效工资的激励功能,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追求卓越,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多元评价原则:综合考虑教师的工作表现、教学成果、教育科研、师德修养等多方面因素,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
三、实施对象 本校在编在岗的全体教师。
四、绩效工资结构 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
基础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量的[X]%,依据教师的岗位职称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量的[X]%,根据教师的绩效考核结果按学期发放。
五、绩效考核指标及评分标准 师德师风(10分) 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无师德失范行为得8 - 10分。
有轻微违反师德行为,如偶尔言语不当等,视情节扣1 - 3分。
出现严重违反师德行为,如体罚学生、收受礼品等,得0分,并取消当年奖励性绩效工资。
教学工作(60分) 教学计划与备课(10分):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备课认真详细,教案质量高得8 - 10分;基本符合要求得5 - 7分;存在明显不足得0 - 4分。
课堂教学(20分):教学方法得当,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好得16 - 20分;教学水平一般得11 - 15分;教学存在较多问题得0 - 10分。
作业批改与辅导(10分):作业布置适量,批改及时认真,对学生辅导有成效得8 - 10分;基本完成任务得5 - 7分;工作不到位得0 - 4分。
教学成绩(20分):所教班级学生在学业成绩、综合素质等方面有显著提高得16 - 20分;有一定进步得11 - 15分;成绩无明显变化或退步得0 - 10分。
教育科研(15分) 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撰写论文、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等。
主持校级以上课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且有成果展示得12 - 15分。
参与部分科研活动,有一定成果得8 - 11分。
很少参与科研工作得0 - 7分。
学生管理(10分) 担任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有序,班风良好,学生关系融洽,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明显得8 - 10分。
协助班主任工作或参与学生管理有一定贡献得5 - 7分。
对学生管理工作不积极得0 - 4分。
工作态度(5分) 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无迟到、早退、旷工现象得4 - 5分。
工作态度较好,但偶尔出现小失误得2 - 3分。
工作态度不认真,存在较多问题得0 - 1分。
六、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 计算每位教师的绩效考核得分总和,汇总全校教师的绩效考核总分。
确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系数,公式为: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系数 = 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全校教师绩效考核总分。
每位教师的奖励性绩效工资 = 个人绩效考核得分×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系数。
设立优秀教师奖、教学创新奖、教育科研奖等专项奖励,对在相应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额外奖励,奖励资金从奖励性绩效工资中支出。
七、组织保障 成立学校绩效工资分配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领导、教师代表等组成,负责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制定、实施、监督和解释工作。
加强宣传引导,让广大教师充分了解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的目的、意义和具体内容,提高教师对绩效工资分配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度。
严格执行绩效考核程序,确保考核过程公开、公平、公正,考核结果真实有效。
对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对违规行为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