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大全 > 学习大全 > 诗歌文学正文

杜甫《房兵曹胡马》优质教案

发布日期:2025-03-25

《房兵曹胡马》教案 一、教学目标 学生会认“骁、鞍”等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学生能够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胡马的雄姿和非凡本领,体会诗人对胡马的赞美之情。

体会诗人借马抒情,表达自己渴望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抱负,感受诗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诗句中描写胡马外形和奔跑姿态的词句,感受胡马的特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难点 体会诗人借马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感以及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骏马奔腾的视频,提问:同学们,刚刚视频里的马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用词语描述马的样子和奔跑姿态,如威风凛凛、身姿矫健等。

展示古代文人墨客笔下描绘马的画作,引出古人对马的喜爱,很多诗人都写过关于马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的《房兵曹胡马》。

板书课题,解释“房兵曹”是一个人名,“胡马”指的是从西域引进的马。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和节奏。

强调“骁(xiāo)腾”“堪(kān)”等易错字的读音。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同桌之间互相朗读,纠正读音。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读音是否准确、节奏是否恰当。

全班齐读,读得通顺、流利。

(三)理解诗意 结合课下注释,学生自主思考每句诗的大致意思,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疑难问题。

教师巡视各小组,适时给予指导。

全班汇报交流。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请小组代表发言说说这句诗的理解,教师补充讲解“大宛”是古代西域的一个国家,以产良马著称;“锋棱”形容马的骨头突出,像刀锋一样分明。

这句诗是说这匹胡马是大宛名马,它的骨架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展现出骏马的神清骨峻。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引导学生理解“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削,“峻”是尖锐的意思;“风入四蹄轻”意思是马奔跑时,轻快得像风从蹄下穿过。

让学生想象马耳尖而挺的样子和奔跑时轻盈的姿态。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请学生谈谈理解,教师点明这句诗是说这匹马无论奔向何处,都仿佛没有辽阔的距离限制,它的忠诚和能力完全可以让人托付生死。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鼓励学生发表看法,教师总结这句是夸赞马如此勇猛敏捷,在万里疆场上可以任意纵横驰骋。

教师结合图片和动画,再次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描绘的画面,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四)体会情感与写作手法 引导学生思考:从诗中对胡马外形和本领的描写,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诗人通过对胡马的赞美,表达了对这匹骏马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深入探究:提问学生,诗人仅仅是在赞美马吗?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引导学生结合杜甫的生平经历(杜甫一生渴望为国效力,却仕途坎坷)思考。

师生共同探讨得出:诗人借赞美胡马来抒发自己渴望像这匹骏马一样,拥有非凡的才能,能够在广阔天地中纵横驰骋,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让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对马的赞美,读出诗人的豪情壮志。

(五)拓展延伸 展示其他托物言志的古诗,如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让学生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诗人如何借助不同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这几首诗在托物言志手法运用上的异同点。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加深学生对托物言志写作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六)课堂小结 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古诗的意思、表达的情感以及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甫的《房兵曹胡马》,感受到了胡马的雄姿和诗人对它的赞美,更体会到诗人借马抒情的壮志豪情。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像诗中的胡马一样,拥有勇往直前、追求梦想的精神。

(七)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房兵曹胡马》。

仿照《房兵曹胡马》,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首小诗来表达自己的志向,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

 

你感兴趣的

编辑推荐

今日推荐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