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日记(一)
[日期] [星期] [天气]
今天在数学课上,老师教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我知道了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要用米作单位。
老师还让我们用尺子量一量身边的东西。我量了量我的铅笔,大约是18厘米长;又量了量我们的黑板,哇,足足有4米长呢!通过实际测量,我对厘米和米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用尺子量了好多家里的东西。我发现我的书本宽大约是15厘米,餐桌的长度差不多是2米。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很多有趣的数学知识。
数学日记(二)
[日期] [星期] [天气]
今天妈妈带我去超市买东西。我们买了好多吃的,结账的时候,我发现收银员阿姨在算账。
妈妈买了一袋苹果12元,一瓶饮料5元,还有一些零食共18元。阿姨问我:“小朋友,你能算出一共多少钱吗?”我想了想,先把12和18加起来,12 + 18 = 30(元),再加上饮料的5元,30 + 5 = 35(元)。我大声告诉阿姨是35元。阿姨笑着说我算得又快又对。
通过这次购物,我明白了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数学,学好数学真的很重要呀!
数学日记(三)
[日期] [星期] [天气]
今天上数学课,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题目是这样的:一个笼子里有鸡和兔共8只,它们共有26条腿,问鸡和兔各有几只?
一开始我有点摸不着头脑,后来我想到了用假设法。我先假设笼子里全是鸡,那么8只鸡应该有2×8 = 16条腿,可实际有26条腿,少了26 - 16 = 10条腿。这是因为把兔当成鸡了,每只兔少算了4 - 2 = 2条腿,所以兔的只数就是10÷2 = 5只,鸡的只数就是8 - 5 = 3只。
我把答案告诉老师,老师夸我很聪明。我可开心啦,原来只要肯动脑筋,再难的数学题也能解决!
数学日记(四)
[日期] [星期] [天气]
今天爸爸带我去看篮球比赛。在比赛休息期间,我注意到计分牌上的数字一直在变化。
我发现一队得了35分,另一队得了28分。爸爸问我:“两队相差多少分呀?”我马上回答:“这简单,35 - 28 = 7分。”爸爸又问:“如果落后的队要想超过领先的队至少还要得几分呢?”我想了想,领先的队比落后的队多7分,落后的队要超过领先的队至少要多得1分,所以至少还要得7 + 1 = 8分。
爸爸听了直点头,说我数学学得不错。看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是无处不在呀!
数学日记(五)
[日期] [星期] [天气]
今天老师教我们乘法口诀。我觉得乘法口诀很有趣,它能让我们快速地算出乘法算式的结果。
比如,老师让我们计算3×5,我马上想到“三五十五”,所以3×5 = 15。老师还让我们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一道题是:每个小朋友有2颗糖,5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颗糖?我就用乘法口诀“二五一十”,算出2×5 = 10颗糖。
我发现学会了乘法口诀,做数学题的速度变快了很多。我要好好记住这些口诀,以后就能更轻松地学数学啦!
数学日记(六)
[日期] [星期] [天气]
今天我帮妈妈做家务,妈妈奖励我一些零花钱。她给了我一张20元的纸币,让我去楼下的小卖部买东西。
我买了一支笔3元,一个本子5元,还买了一块橡皮2元。我先算出买这些东西一共花了多少钱,3 + 5 + 2 = 10元。然后我用妈妈给的20元减去花掉的10元,20 - 10 = 10元,我还剩下10元。
通过这次购物,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合理花钱,还复习了加减法的运算,数学在生活中真的太有用啦!
数学日记(七)
[日期] [星期] [天气]
今天上数学课时,老师让我们用三角板拼角。我发现一副三角板有两个,一个三角板的三个角分别是90度、60度、30度,另一个三角板的三个角分别是90度、45度、45度。
我试着用不同的角拼在一起,能拼出好多不同度数的角。比如,用90度和30度可以拼出120度的角,用90度和45度能拼出135度的角。我还发现用两个45度的角能拼成一个90度的角。
通过这次拼角活动,我对角度的认识更深刻了,也觉得数学变得更有趣了。
数学日记(八)
[日期] [星期] [天气]
今天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跳皮筋游戏。我们规定每跳完一轮,就要回答一道数学题。
轮到我跳的时候,小伙伴出了一道题:“小明有15颗糖,给了小红3颗后,两人的糖一样多,小红原来有几颗糖?”我边跳边思考,小明给小红3颗后两人一样多,此时两人都有15 - 3 = 12颗糖,那么小红原来有12 - 3 = 9颗糖。我回答正确,顺利通过了这一轮。
我们就这样一边玩游戏一边学数学,感觉时间过得好快呀,原来学习数学也可以这么有趣!
数学日记(九)
[日期] [星期] [天气]
今天妈妈让我帮忙算一算家里水电费的支出情况。上个月水费是25元,电费比水费多30元。
我先算出电费是多少钱,25 + 30 = 55元。然后再算出水电费一共是多少,25 + 55 = 80元。
妈妈夸我算得准确,还说让我以后多帮忙做一些这样的计算。我觉得自己能帮妈妈分担家务,还能用到数学知识,特别有成就感。
数学日记(十)
[日期] [星期] [天气]
今天在数学课堂上,老师讲了除法的意义。老师说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或者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老师还举了例子,有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我知道这就是把12平均分成3份,用除法计算,12÷3 = 4个。
通过这节课,我对除法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回家后我还打算用家里的水果摆一摆,再练习练习除法运算呢。
数学日记(十一)
[日期] [星期] [天气]
今天我和爸爸去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个圆形的花坛。爸爸问我:“你能想办法算出这个花坛的周长吗?”
我想了想,记得老师说过可以用绳子绕物体一圈,然后量出绳子的长度就是物体的周长。于是我找来了一根绳子,小心地绕着花坛底部围了一圈,然后把绳子拉直,用尺子量了量,绳子长大约是12米,所以这个花坛的周长就是12米。
爸爸告诉我,其实计算圆形周长还有更简便的方法,等我以后学了圆的周长公式就知道了。我好期待快点学到新知识呀!
数学日记(十二)
[日期] [星期] [天气]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作业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我记得老师讲过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所以这道题很简单,8×5 = 40平方厘米。我很快就做完了这道题,还检查了一遍。
做完作业后,我想能不能自己动手做一个长方形,来更直观地感受一下面积呢?于是我找了一些小正方形卡片,摆了一个长是8个小正方形,宽是5个小正方形的长方形,数了数一共用了40个小正方形,这和我算出的面积是一样的。通过这个小实验,我对长方形的面积理解得更深刻了。
数学日记(十三)
[日期] [星期] [天气]
今天去超市买东西,我看到货架上有很多不同规格的饮料。有大瓶装的,容量是2升;还有小瓶装的,容量是500毫升。
我突然想到老师讲过升和毫升的换算,1升 = 1000毫升,那么2升就是2×1000 = 2000毫升。我想知道大瓶装的饮料是小瓶装饮料容量的几倍,就用2000÷500 = 4倍。
原来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数学知识,连买饮料都能发现数学问题呢,以后我要更加细心观察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日记(十四)
[日期] [星期] [天气]
今天上数学课,老师让我们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老师给出了一道题:“学校组织389名学生去春游,每辆车限坐42人,大约需要租几辆车?”
我先把389看成400,把42看成40,然后用400÷40 = 10辆。老师说估算的结果虽然不是精确值,但能帮助我们快速地解决问题,并且判断答案的大致范围。
通过这节课,我学会了估算的方法,觉得数学又多了一种有趣的解题技巧,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我就知道该怎么做啦!
数学日记(十五)
[日期] [星期] [天气]
今天我和爷爷一起去菜市场买菜。爷爷买了3斤青菜,每斤2元,又买了2斤排骨,每斤18元。
爷爷让我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钱。我先算出青菜的总价,3×2 = 6元;再算出排骨的总价,2×18 = 36元。最后把两者相加,6 + 36 = 42元。
爷爷付了50元,我又算出应该找回多少钱,50 - 42 = 8元。爷爷夸我算得又快又准,我心里可高兴了,感觉自己长大了,可以帮爷爷做事情了。
数学日记(十六)
[日期] [星期] [天气]
今天在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中,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逻辑推理题。题目是:“甲、乙、丙三人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老师。甲不教语文,乙不懂英语,丙是数学老师,请问甲、乙分别是什么老师?”
我开始思考,已知丙是数学老师,甲不教语文,那么甲只能教英语,剩下的乙就教语文。我把答案告诉老师,老师说我答对了,还表扬我逻辑思维能力强。
做这种逻辑推理题真的很有意思,就像玩解谜游戏一样,我以后要多做一些这样的题,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数学日记(十七)
[日期] [星期] [天气]
今天老师教我们认识了人民币的面值,有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还有1角、5角、1分、5分、1分。
老师让我们用模拟人民币进行购物游戏。我拿着10元钱去“商店”买东西,我买了一个3元的笔记本和一支2元的铅笔,一共花了3 + 2 = 5元。我给了“收银员”10元,“收银员”找给我10 - 5 = 5元。
通过这个游戏,我不仅认识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还学会了如何在购物中进行简单的计算,感觉收获满满。
数学日记(十八)
[日期] [星期] [天气]
今天我和爸爸下棋,下完棋后爸爸说要考考我数学知识。爸爸问我:“棋盘上有黑白两种棋子,黑子比白子多12颗,黑子的数量是白子的3倍,问黑子和白子各有多少颗?”
我想了想,这是一道差倍问题。黑子比白子多的数量是白子的3 - 1 = 2倍,已知黑子比白子多12颗,那么白子的数量就是12÷2 = 6颗,黑子的数量就是6×3 = 18颗。
爸爸听了我的答案,竖起大拇指夸我学得好。我很开心,原来下棋也能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呀!
数学日记(十九)
[日期] [星期] [天气]
今天上数学课,老师讲了统计的知识。老师让我们统计同学们最喜欢的水果。
我们先在班级里进行了调查,我把同学们说的水果种类和对应的人数都记录下来。然后老师教我们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一个“正”字代表5个人。
统计完后,我们又用表格和统计图的形式把结果展示出来。通过这次统计活动,我学会了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展示数据,感觉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真的很广泛。
数学日记(二十)
[日期] [星期] [天气]
今天妈妈带我去家具城买桌子。我们看到一款长方形的桌子,长是15分米,宽是10分米。
妈妈问我:“你能算出这个桌子的周长是多少吗?”我记得长方形的周长 = (长 + 宽)×2,所以这个桌子的周长是(15 + 10)×2 = 50分米。
妈妈又问如果要给这个桌子配上一块同样大小的桌布,桌布的面积是多少?我用长方形面积公式算出桌布面积是15×10 = 150平方分米。
在家具城逛了一圈,我发现很多地方都能用到数学知识,数学真的是无处不在呀!
数学日记(二十一)
[日期] [星期] [天气]
今天数学老师让我们回家测量自己房间的面积。我先用尺子量出房间的长是4米,宽是3米。
然后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房间的面积就是4×3 = 12平方米。我还想知道房间地面的周长,用周长公式(4 + 3)×2 = 14米。
测量完房间后,我又用同样的方法测量了家里客厅的面积和周长。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不仅巩固了长方形面积和周长的知识,还对自己家的空间大小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数学日记(二十二)
[日期] [星期] [天气]
今天在学校的数学竞赛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有一列数:1,4,7,10,13……按照这个规律,第20个数是多少?”
我仔细观察这列数,发现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3,这是一个等差数列。第一个数是1,那么第2个数比第一个数多1个3,第3个数比第一个数多2个3,以此类推,第20个数比第一个数多19个3。
所以第20个数就是1 + 3×19 = 1 + 57 = 58。我算出答案后,检查了好几遍,确定没有错误才交卷。
这次数学竞赛让我明白了,只要善于观察和总结规律,就能解决很多看似复杂的数学问题。
数学日记(二十三)
[日期] [星期] [天气]
今天我和爸爸去银行存钱。爸爸存了5000元,年利率是2%,存期为一年。
我问爸爸一年后能拿到多少利息,爸爸让我自己算一算。我记得利息的计算公式是:利息 = 本金×年利率×存期。
所以一年后的利息就是5000×2%×1 = 5000×0.02×1 = 100元。加上本金,一年后一共能拿到5000 + 100 = 5100元。
通过这次去银行存钱,我学会了计算利息,也知道了数学在金融方面的应用,以后我要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数学日记(二十四)
[日期] [星期] [天气]
今天上数学课,老师讲了三角形的分类。老师说按照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按照边的长短,三角形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老师还让我们用小棒摆一摆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我用三根一样长的小棒摆出了等边三角形,用两根一样长的小棒和一根不一样长的小棒摆出了等腰三角形。
通过实际操作,我对三角形的分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觉得数学知识变得更加有趣易懂了。
数学日记(二十五)
[日期] [星期] [天气]
今天我和妈妈去商场买衣服。商场正在搞促销活动,一件衣服原价200元,现在打八折出售。
妈妈问我:“这件衣服现在多少钱呀?”我知道打八折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80%可以写成0.8。所以现在这件衣服的价格就是200×0.8 = 160元。
妈妈又问我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