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 王霙:饰演毛泽东,生动展现了毛泽东在革命斗争中的智慧、领导才能与坚定信念,从多个角度刻画了伟人形象。
潘雨辰:饰演贺子珍,将贺子珍勇敢、坚毅且重情重义的性格特点诠释得十分到位,呈现出她在革命岁月中的成长与奉献。
刘劲:饰演周恩来,精准演绎出周恩来的儒雅风范、卓越外交才能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担当。
分集剧情 第1集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陷入低潮。
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然而战斗中部队遭受挫折。
毛泽东果断决策,放弃攻打长沙计划,率部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井冈山进军,在转移途中面临诸多困难,包括士兵思想波动、物资匮乏等问题。
第2集 部队到达三湾村,毛泽东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等重要原则,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提升了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之后,部队继续向井冈山进发,途中与当地武装袁文才、王佐取得联系。
第3集 毛泽东通过深入了解袁文才、王佐的情况,以真诚和智慧打动他们。
袁文才起初对工农革命军心存疑虑,但在毛泽东的耐心沟通下,逐渐消除顾虑,同意工农革命军进驻井冈山茅坪。
部队在茅坪安顿下来,开始建立根据地的初步工作。
第4集 蒋介石得知毛泽东率领部队上了井冈山,大为震怒,命令湘赣两省军阀调集兵力“会剿”井冈山。
面对敌人的军事压力,毛泽东领导军民积极开展军事斗争准备,同时注重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支持与拥护。
第5集 在反“会剿”战斗中,工农革命军与敌人多次交锋。
毛泽东运用灵活的游击战术,带领部队巧妙地与敌军周旋,取得了一些战斗的胜利。
与此同时,贺子珍加入了革命队伍,她勇敢泼辣,给部队带来了新的活力,并与毛泽东在工作中逐渐产生感情。
第6集 随着井冈山根据地的发展,物资供应成为一大难题。
毛泽东号召军民开展生产自救,同时积极探索与周边地区的贸易往来,以保障根据地的物资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许多贫苦农民踊跃加入红军。
第7集 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
朱毛会师极大地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力量,革命形势为之大振。
第8集 红军第四军成立后,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军事斗争任务。
蒋介石调集重兵再次对井冈山进行大规模“围剿”。
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精心部署,指挥红军运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
第9集 在艰苦的反“围剿”战斗中,红军战士们英勇奋战,但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包括武器弹药短缺、粮食匮乏等。
根据地的百姓全力支持红军,妇女们为战士们做鞋、洗衣,儿童团站岗放哨,军民鱼水情深。
第10集 尽管红军顽强抵抗,但由于敌人兵力过于强大,井冈山根据地部分区域被敌军占领。
毛泽东、朱德等决定率红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留下部分部队坚守井冈山。
在离别之际,军民难舍难分。
第11集 红军主力离开后,留守井冈山的部队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斗争。
面对敌人的残酷“清剿”,战士们毫不退缩,利用井冈山的有利地形与敌军展开游击战。
然而,敌人的封锁使得根据地物资极度匮乏,战士们生活十分艰苦。
第12集 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主力在赣南、闽西地区积极开展革命活动,打击反动势力,发动群众,建立新的革命政权。
经过一系列战斗和工作,新的根据地逐步建立起来,红军队伍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壮大。
第13集 蒋介石不甘心失败,调集更多兵力对赣南、闽西新根据地进行“围剿”。
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根据敌情变化,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带领红军巧妙地应对敌人的进攻。
在战斗中,红军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作战能力。
第14集 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红军在赣南、闽西地区取得了多次反“围剿”的胜利,巩固和扩大了新的革命根据地。
同时,井冈山根据地的留守部队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也成功地坚持了下来,与主力红军形成呼应之势。
第15集(大结局)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赣南、闽西根据地不断壮大,逐渐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基础。
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领导红军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政权建设,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也激励着无数后来人,在中国革命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