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 王冰:饰演李鸿章,晚清重要大臣,深刻影响近代中国外交与政治格局,剧中展现其复杂多面的人物形象。
吕中:饰演慈禧太后,统治晚清长达半个世纪,在权力斗争和国家命运决策中处于核心地位。
孙淳:饰演袁世凯,北洋军阀领袖,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扮演关键角色,野心勃勃且手段多变。
马少骅:饰演孙中山,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不懈奋斗。
剧情分集介绍 第1 - 5集 甲午战争前夕,日本蓄意挑起事端,朝鲜局势紧张。
李鸿章作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周旋于列强之间,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但日本侵略意图已定。
慈禧太后忙于筹备自己的六十大寿,挪用海军军费,导致北洋水师军备不足。
与此同时,光绪皇帝急于有所作为,在翁同龢等帝党的支持下,主张对日宣战。
最终,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在海战中遭受重创。
第6 - 10集 黄海海战失利后,北洋水师退守威海卫。
日军海陆夹击,威海卫炮台失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李鸿章被迫前往日本马关求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引起国内舆论一片哗然。
康有为、梁启超等发起公车上书,拉开维新变法的序幕。
光绪皇帝决心变法图强,启用康有为、谭嗣同等维新派人士,颁布一系列改革诏书,但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强烈反对。
第11 - 15集 维新变法触动了守旧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皇帝,捕杀维新派人士。
谭嗣同拒绝逃亡,慷慨就义,戊戌变法宣告失败。
此后,慈禧太后企图废黜光绪皇帝,引发列强不满。
端郡王载漪等守旧势力为迎合慈禧,利用义和团排外情绪,企图借助义和团对抗列强。
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直隶等地迅速发展,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烧教堂、杀洋人。
第12 - 20集 列强以保护使馆为由,组成八国联军侵华。
慈禧太后在载漪等人怂恿下,向列强宣战。
八国联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占北京。
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仓皇出逃西安,途中下令清军镇压义和团。
李鸿章临危受命,再次担任议和大臣,与列强谈判。
经过艰难交涉,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1 - 25集 《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革命思潮蓬勃兴起。
孙中山在海外积极宣传革命思想,组织反清起义。
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势力逐渐壮大。
慈禧太后为挽救统治危机,推行“新政”,派遣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回国后,宣布预备立宪,但实际上是为了巩固皇权,拖延改革。
第26 - 30集 立宪派要求速开国会,成立责任内阁。
袁世凯与立宪派相互勾结,企图谋取更大权力。
载沣等皇族势力为遏制袁世凯,将其罢官。
武昌起义爆发,新军打响了推翻清朝统治的第一枪。
各地纷纷响应,革命形势迅速蔓延。
清政府被迫重新起用袁世凯,任命他为内阁总理大臣。
袁世凯一方面利用革命军威胁清政府,另一方面以清政府施压革命军,企图从中渔利。
第31 - 35集(大结局) 袁世凯与南方革命党人进行南北议和,达成清帝退位、建立共和政府的协议。
1912年2月12日,溥仪宣布退位,清朝覆灭。
随后,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袁世凯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然而,袁世凯并不满足于共和体制,一心想复辟帝制。
在他的操纵下,上演了一幕幕闹剧,最终在全国人民的反对声中,袁世凯称帝失败,忧惧而死。
中国历史从此进入新的阶段,尽管道路曲折,但走向共和的大势不可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