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法测体积怎么测,可能产生什么误差,如何避免?原理
发布日期:2025-04-12
排水法测体积的方法
测量固体体积(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准备器材:量筒、适量的水、待测固体。
操作步骤
先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此时水的体积。这里“适量”是指水要能浸没待测固体,且放入固体后水不会超过量筒的量程。
将待测固体用细线拴住,缓慢放入量筒中,使固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此时水面会上升,记录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
待测固体的体积 。
测量气体体积
准备器材:集气瓶、量筒、水槽、导气管、止水夹等。
操作步骤
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然后倒立在水槽中。
将气体发生装置的导气管一端插入集气瓶口,待气体充满集气瓶后,用玻璃片在水下盖住瓶口,取出正放在桌面上。
将集气瓶中的水倒入量筒中,测量水的体积,该体积即为收集到气体的体积。
可能产生的误差
读数误差
仰视或俯视读数:用量筒读取液体体积时,如果仰视读数,会使读出的体积比实际体积偏小;如果俯视读数,会使读出的体积比实际体积偏大。这会直接影响到计算出的固体或气体体积的准确性。
固体表面附着水的影响
当把固体从水中取出时,固体表面会附着一些水,导致测量的固体体积偏大。特别是对于多孔性或吸水性较强的固体,这种误差更为明显。
气体溶解或逸出的影响
气体溶解:对于一些能部分溶于水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等,在排水集气过程中,会有一部分气体溶解在水中,导致测量的气体体积偏小。
气体逸出:在收集气体过程中,如果装置气密性不好,会有部分气体逸出,从而使测量的气体体积偏小。
避免误差的方法
正确读数
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可以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眼睛平视刻度线进行读数,这样能有效减小读数误差。
处理固体表面附着水的问题
对于普通固体,可以在取出固体后,用滤纸轻轻吸干表面的水分,再进行后续操作。对于吸水性很强的固体,可以采用排油法或排沙法等其他方法测量体积。
解决气体相关误差
针对气体溶解问题:对于能溶于水的气体,可以在水中加入一些抑制气体溶解的物质,如收集二氧化碳时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碳酸氢钠溶液,降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
针对气体逸出问题:实验前要仔细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确保装置不漏气。在连接仪器时,要保证接口紧密,橡胶塞塞紧等。
排水法测体积的原理
排水法测体积的原理是阿基米德原理。即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它所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自身的体积。当把固体放入水中时,固体占据了一部分水的空间,使水面上升,上升的这部分水的体积就等于固体的体积;同理,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气体进入集气瓶将水排出,排出水的体积就等于收集到气体的体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