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写景顺序

发表时间:03-26 栏目: 育儿综合

写景顺序是指在描写景物时,按照一定的逻辑或规律来组织文字,使文章条理清晰,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所描绘的景色。

常见的写景顺序有以下几种: 空间顺序 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先描写高处的景物,再依次向下描述低处的景物;反之亦然。

比如写一座山峰,可以先写山顶的云雾缭绕、怪石嶙峋,接着写山腰的树木植被,最后写山脚下的溪流、村庄 。

这样能让读者清晰地了解景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

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按照观察者视线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移动的顺序进行描写。

例如描写一条热闹的街道,从街道左边的店铺招牌、橱窗展示写起,慢慢移到街道右边的小吃摊、行人等,使读者仿佛跟随作者的目光一同浏览街景。

从前到后(或从后到前):先描述前方的景物,再逐步向后叙述后面的景致。

若描写一个庭院,先写庭院的前门、门前的台阶和绿植,然后穿过门进入庭院,描写庭院中间的亭子、花草,最后写到庭院后方的房屋等,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逐步深入的感觉。

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远及近是先描绘远处的景物轮廓、整体风貌,再逐渐拉近镜头,描写近处的细节;由近及远则相反。

比如描写大海,先写远处海天相接处的朦胧景象,海面上若隐若现的船只,接着慢慢拉近,写海浪拍打着岸边的礁石,沙滩上的贝壳等。

这种顺序能营造出层次感和立体感,增强画面感。

时间顺序 按照一天的时间变化:可以从清晨日出时景物的样子写起,如晨雾弥漫、鸟儿初啼;接着写上午阳光照耀下景物的色彩、光影变化;中午时分烈日当空时的景象;下午随着光线转变,景物又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傍晚日落时天空的色彩、大地的余晖;夜晚降临后的宁静氛围,月光下或灯光下景物的模样等。

通过一天中不同时段的景色描写,展现景物在时间推移中的动态变化。

按照季节的更替:以四季轮回为线索,描写景物在不同季节的独特风貌。

比如写一片森林,春天可以写树木抽出新芽、野花遍地开放;夏天着重描写绿树成荫、枝叶繁茂,以及林中活跃的动物;秋天描绘树叶变色、飘落,果实累累的丰收景象;冬天则写银装素裹、寂静的雪景。

这种顺序能体现出景物随季节变换的丰富多样性,表达出不同季节的独特韵味。

游览顺序 按照作者游览的路线依次描写所见到的景物,通常会使用一些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语,如“首先”“接着”“然后”“随后”“最后”等,或者直接点明地点的变化,如“走进大门”“穿过走廊”“登上山顶”等。

例如描写参观一座博物馆的过程,先写博物馆的外观建筑,进入馆内后依次介绍各个展厅的展品,随着游览路线的推进,让读者仿佛与作者一同参观,感受到移步换景的乐趣。

逻辑顺序 从整体到局部:先对景物的整体特征、氛围进行概括性的描述,让读者对其有一个大致的印象,然后再详细描写局部的细节。

比如描写一座古城,先写古城的整体布局、建筑风格,给人一种古朴、沧桑的整体感觉,然后再具体描写某一座古老的城楼、某一条小巷的石板路等。

从主要到次要:确定景物中的主要元素和次要元素,先着重描写主要的、最吸引眼球的景物,再围绕主要景物描写与之相关的次要景物。

例如描写一处公园,中心的湖泊和湖中的亭子是主要景物,先详细描写湖水的清澈、湖面的游船、亭子的建筑特色等,之后再描写湖边的垂柳、草地上的花朵等次要景物,突出重点的同时又兼顾全面。

 

相关内容返回育儿综合列表...

猜你喜欢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育儿知识大全www.yuerzhi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