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形特点我国地形特点介绍
我国地形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地形类型多样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包含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地形类型。
山地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 33%,高原约占 26%,盆地约占 19%,平原约占 12%,丘陵约占 10%。
这种多样化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不同的地形区域适合开展农、林、牧、副、渔等不同产业活动。
例如,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区则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以及旅游业等。
山区面积广大 通常把山地、高原和丘陵统称为山区。
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山区面积广大,一方面使得我国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能资源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不利于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作业和城市的大规模发展,制约了山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山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民俗文化,也为旅游业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势总体上呈现西高东低的态势,并且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第一级阶梯: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这里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其地形以高原为主,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第二级阶梯:介于第一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之间,海拔迅速下降到 1000 - 2000 米左右,主要地形区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第三级阶梯: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等,大部分地区海拔在 500 米以下,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对我国的气候、河流和交通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种地势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富的水资源;使得我国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有利于水能的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