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的作用高中地理
在高中地理中,水库具有多方面重要作用,具体如下: 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 时间分配调节:降水在时间上分布不均,存在雨季和旱季之分。
水库可以在雨季时储存大量多余的河水,将丰水期的水资源储存起来;到了旱季,再把储存的水释放出来,补充河流流量,保障下游地区在干旱季节也有稳定的水源供应,从而缓解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矛盾。
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丰富,三峡水库可大量蓄水;冬季降水较少时,水库放水维持下游生态和生产生活用水。
空间分配调节:通过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结合水库,可以实现水资源的空间调配。
水库作为调水工程中的关键节点,能够储存从水资源丰富地区引来的水,并根据需求向缺水地区供水,优化水资源的空间布局,解决地区间水资源分布不平衡问题。
比如南水北调工程中,沿线的水库对水资源起到了中转、调节和储存的作用,保障了北方地区的用水需求。
防洪减灾 拦蓄洪水:当流域内发生暴雨等导致河流水位迅速上涨形成洪水时,水库可以利用自身的库容拦蓄洪水,削减洪峰流量。
通过控制水库的泄洪量,使下游河道的洪水流量在安全范围内,减轻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冲击,降低洪涝灾害的风险,保护下游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
以黄河小浪底水库为例,在汛期有效拦蓄洪水,大大减轻了黄河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
错峰防洪:水库可以根据上游来水情况和下游河道的行洪能力,合理安排泄洪时间,实现错峰防洪。
在洪水来临时先拦蓄洪水,待下游河道水位下降、行洪能力增强时,再有序泄洪,避免上下游洪水叠加,减少洪水造成的危害。
灌溉供水 农业灌溉:为周边农田提供稳定可靠的灌溉水源,满足农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尤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库对于保障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许多灌区围绕水库修建了完善的灌溉渠道系统,将水库的水输送到田间地头。
生活与工业供水:水库是城市和工业用水的重要水源地。
经过处理后,水库的水可以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如饮用、洗涤等;同时也为工业生产提供必要的水资源支持,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例如北京的密云水库,长期以来为北京市的生活和工业用水提供了重要保障。
发电 水能转化电能:水库一般建在河流落差较大的地方,利用水位落差产生的势能推动水轮机转动,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将水能转化为电能。
水电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对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像三峡水电站,装机容量巨大,每年发电量可观,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清洁能源。
改善生态环境 调节局部气候:水库形成大面积水域,水体的蒸发作用增加了库区及周边地区的空气湿度,使降水概率增加;同时水域比热容大,升温降温慢,对周边地区的气温有一定调节作用,缩小昼夜温差,从而改善局部气候条件,形成相对温和湿润的小气候环境。
维护生物多样性:水库及其周边形成了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觅食地和繁殖场所。
丰富的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为鱼类等水生动物提供食物来源;水域周边的植被和浅滩区域是鸟类、两栖类等动物的栖息繁衍地,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
净化水质:水库中的水生植物、微生物等可以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分解和转化,起到一定的净化水质作用。
同时,水流在水库中流速减缓,泥沙等悬浮物沉淀,也有助于改善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