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寒衣节的来历

发表时间:03-25 栏目: 育儿综合

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在每年农历十月初一。

关于寒衣节的来历,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纪念孟姜女送寒衣 相传秦朝时期,秦始皇为修筑长城,四处抓壮丁。

青年范喜良也被强行抓走。

他的妻子孟姜女日夜思念丈夫,眼看天气渐冷,担心丈夫在北方修长城受冻,于是亲手缝制了寒衣,千里迢迢为丈夫送去。

一路上,孟姜女历经艰辛,终于到达长城脚下。

然而,却得到丈夫已经累死,尸骨被埋在长城之下的噩耗。

孟姜女悲痛欲绝,在长城下哭了三天三夜,最终感动天地,长城崩塌露出范喜良的尸骨。

孟姜女为丈夫穿上寒衣后,投海自尽。

人们为了纪念孟姜女的忠贞爱情和善良勇敢,便在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焚烧寒衣,寄托对亲人的思念和关怀,逐渐形成了寒衣节。

源于周朝的腊祭日 据《礼记·月令》记载,农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

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礼毕返回,要奖赏为国捐躯者,并抚恤他们的妻子儿女。

为死去的人助丧送死,是为了顺应阴气的生长。

在民间,人们也会在立冬这一天,用黍矐祭祀祖先,祈求祖先保佑平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寒衣节,日期固定在农历十月初一。

人们在这一天不仅祭祀祖先,还会为祖先送去寒衣,以免他们在阴间受冻。

朱元璋“授衣”传说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

南京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

”“授衣”本为朝廷礼仪,后来流传到民间,就形成了寒衣节。

百姓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祖墓,焚烧纸衣,为祖先添衣保暖,同时也祈求祖先保佑全家平安。

 

相关内容返回育儿综合列表...

猜你喜欢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育儿知识大全www.yuerzhi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