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教案(范文3篇)
发布日期:2025-04-13
《半截蜡烛》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熄灭、暴露、半截”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保护情报所采取的具体行动。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感受人物品质。
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体会紧张的气氛。
难点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险面前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背后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战争时期,有许多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用智慧和勇气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个发生在二战时期的故事——《半截蜡烛》。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引导学生思考: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是半截蜡烛?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之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参考答案:课文讲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了把藏在半截蜡烛中的秘密情报保护好,与突然闯入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最终保住了情报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蜡烛的句子,体会蜡烛在文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揭示了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放光芒,表达了作者对老班长的崇敬与赞扬之情。
研读人物形象
找出描写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他们的品质。
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全班汇报。
示例:
伯诺德夫人:“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动作描写,体现她的机智)
杰克:“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他的沉着冷静)
杰奎琳:“杰奎琳仰起小脸,高兴地说:‘那我去把它拿来。’”(语言、动作描写,看出她的机灵可爱)
创设情境,感受紧张氛围
播放一段紧张的音乐,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德军搜查的段落,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场景。
提问:在这样紧张危险的时刻,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应对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伯诺德夫人一家的人物品质。
提问: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总结:在战争年代,有无数像伯诺德夫人一家这样的英雄,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与敌人斗争。我们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
(五)布置作业
抄写文中的生字词和自己喜欢的句子。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他们交流自己的感受。
《半截蜡烛》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会写“烛、怯”等生字,能正确读写“半截、蜡烛、熄灭”等词语。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和情感。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险面前的勇敢、智慧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人物对话部分。
难点
深入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保护情报过程中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问题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一段二战时期的战争视频片段,展示战争的残酷和紧张氛围。
教师旁白引入:在二战期间,法国人民为了抵抗德国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故事——《半截蜡烛》。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字典或同桌互助解决读音和字形问题。
教师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通过开火车读、个别读等方式进行巩固。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评价朗读是否正确、流利。
(三)精读品味,感悟形象
梳理故事情节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哪些事情?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学生回答后总结: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伯诺德夫人把情报藏在半截蜡烛里,德军闯进来,点燃了蜡烛,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先后想办法拿走蜡烛保护情报这几件事。
分析人物形象
小组合作学习:找出文中描写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的相关语句,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分析他们的人物特点,做好批注。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例如:
伯诺德夫人:“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语言描写,巧妙地转移德军的注意力,表现出她的镇定自若、机智勇敢)
杰克:“杰克像个男子汉似的挺挺胸脯,‘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动作、语言描写,显示出他的勇敢和沉稳)
杰奎琳:“杰奎琳走到少校面前,笑容满面地说:‘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语言、神态描写,展现出她的聪明伶俐、乖巧懂事)
角色扮演
选择小组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评价。
请几组同学上台表演课本剧,通过模仿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品质。
(四)总结拓展
引导学生回顾伯诺德夫人一家保护情报的过程,总结他们的共同品质——勇敢、智慧、爱国。
提问:在生活中,如果你遇到类似的危险情况,你会怎么做?
推荐阅读《小英雄雨来》《鸡毛信》等反映战争时期小英雄事迹的文章,进一步感受爱国精神。
(五)作业布置
仿照课文,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写一个体现人物品质的小片段。
收集一个战争时期的爱国小故事,下节课分享。
《半截蜡烛》教案(三)
一、教学目标
认识并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体会紧张的戏剧氛围。
深入分析伯诺德夫人一家的人物形象,感受他们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品质。
难点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保护情报时的心理变化以及这种行为背后深厚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
教师神秘地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特别的故事,故事里有一样东西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很多人的生死存亡,而且这个重要的东西就藏在半截蜡烛里。(板书课题)
引发思考:听到这里,你们是不是很好奇,这半截蜡烛里到底藏着什么?这个故事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利用多媒体展示生字的读音、字形和释义,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请学生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进行叙述。
参考答案:起因是二战期间,法国的伯诺德夫人一家要保护藏在半截蜡烛中的秘密情报;经过是德军突然闯入,点燃了蜡烛,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先后试图拿走蜡烛以保护情报;结果是杰奎琳成功拿走蜡烛,保住了情报。
(三)精读课文,剖析人物
自主学习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面对德军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出来,并思考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小组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找到的句子和体会,互相讨论、补充。
全班汇报
每组推选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进行深入分析。
比如:
分析伯诺德夫人:“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心理描写,写出了伯诺德夫人的紧张,但她依然沉着应对,表现出她的勇敢和智慧)
分析杰克:“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语言、动作描写,体现杰克的冷静和勇敢,想办法转移德军的注意力)
分析杰奎琳:“杰奎琳娇声地说:‘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么大的小女儿。’”(语言描写,杰奎琳利用自己的年龄优势,巧妙地打动了德军少校,表现出她的机灵可爱和勇敢果断)
总结人物形象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伯诺德夫人一家的人物形象:他们都是勇敢、智慧、爱国的人,在危险面前毫不退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保护了重要的情报。
(四)体会情感,深化主题
引导学生思考: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保护这半截蜡烛里的情报?
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从而引出爱国主题。
教师总结:在战争时期,爱国就是像伯诺德夫人一家这样,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这种爱国精神是无比伟大和崇高的。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伯诺德夫人一家的人物品质和爱国精神。
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以“爱国”为主题,写一篇心得体会,字数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