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范文3篇)
发布日期:2025-04-12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学生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并学会正确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掌握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草莓,请你们帮老师分一分。(教师展示6颗草莓图片)如果每2颗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盘),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意义。
探究新知(20分钟)
现在老师这里有7颗草莓,还是每2颗摆一盘,结果会怎样呢?(教师展示7颗草莓图片)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自己动手摆一摆。
学生操作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摆了几盘?还剩几颗?
教师讲解:7颗草莓,每2颗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1颗。剩下的1颗不够再摆一盘,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引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盘)……(颗),介绍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名称。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对比(盘)和(盘)……(颗)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出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巩固练习(15分钟)
基础练习:完成课本上的“做一做”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教师巡视指导。
拓展练习:有13个气球,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课堂小结(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知道了平均分物体时有剩余的情况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还知道了余数要比除数小。
布置作业(5分钟)
完成课后练习题。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问题。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正确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明确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难点
理解余数为什么一定比除数小。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同学们,学校组织了一场跳绳比赛,老师这里有10根跳绳,要分给3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几根呢?
让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引发认知冲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余数的除法。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20分钟)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10根小棒,让学生模拟分跳绳的过程,每3根一份,看看能分成几份,还剩几根。
学生分组操作后,教师引导学生汇报结果:10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3份,还剩1根。
教师讲解:在数学中,我们把这种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份)……(根),强调余数的概念和算式的读法。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再次演示分小棒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组织学生讨论:在这个除法算式中,余数1和除数3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多次操作和观察,得出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结论。
深化练习,巩固提高(15分钟)
基本练习:完成教材上的填空练习,让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写法和读法。
应用练习:有23个面包,每5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解题思路。
课堂总结,归纳提升(5分钟)
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补充和完善,强调有余数除法的重点知识。
布置作业(5分钟)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实践作业:回家后帮爸爸妈妈分一分水果,并用有余数的除法记录下来。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三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正确书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践法、对比法
四、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5分钟)
口算:
提问:这些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意义。
新授知识(20分钟)
教学例1:(教师展示11朵花的图片)同学们,这里有11朵花,每3朵插一瓶,可以插几瓶?还剩几朵?
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然后汇报结果:可以插3瓶,还剩2朵。
教师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瓶)……(朵),介绍余数的概念和算式的读法。
教学例2:用小棒摆正方形,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9根、10根、11根、12根呢?
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汇报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个)
(个)……(根)
(个)……(根)
(个)……(根)
(个)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思考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师总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教学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为例,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竖式的写法,解释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课堂练习(15分钟)
基础练习:完成课本上的竖式计算练习,让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拓展练习:有30个苹果,每7个装一箱,可以装几箱?还剩几个?
课堂小结(5分钟)
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疑问。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以及竖式计算的要点。
布置作业(5分钟)
书面作业:完成课本后的练习题。
思考作业:如果一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除数是5,余数可能是哪些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