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范文3篇)
发布日期:2025-04-08
《〈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一》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经典之作。读完这篇小说,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它以一种看似平淡却极具冲击力的方式,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现实。
小说围绕着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展开。于勒年轻时是个浪荡子,挥霍光了自己的财产,还连累家人。后来他写信说在美洲发了财,愿意回来补偿家人,这让菲利普夫妇对他充满了期待,甚至把他当作全家的希望。在他们心中,于勒俨然成了一个正直、有良心的好人。然而,当在游船上意外发现衣衫褴褛、靠卖牡蛎为生的于勒时,菲利普夫妇的态度瞬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他们惊恐、厌恶,生怕于勒再次拖累自己,避之不及。
菲利普夫妇的这种转变,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极度拜金的心态。在他们眼中,亲情远远比不上金钱重要。于勒有钱时,他们满心欢喜,盼望着能沾光;一旦于勒落魄,亲情便立刻被抛诸脑后。这种对金钱的盲目崇拜,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如此冷漠和虚伪。
莫泊桑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菲利普夫妇的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从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内心的贪婪、自私和冷酷。例如,当母亲怀疑卖牡蛎的就是于勒时,她“突然好像不安起来”“吞吞吐吐”地问父亲,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她内心的恐惧和慌乱,害怕美好的幻想破灭。而当确定是于勒后,她更是恶狠狠地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重新回来拖累我们的。”这种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让人不禁对人性的丑恶感到心寒。
同时,小说中的“我”——若瑟夫,虽然年纪小,但却有着善良和纯真的一面。他对于勒叔叔怀着同情,在给于勒叔叔牡蛎钱时,多给了他十个铜子作为小费。这一细节与菲利普夫妇的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在黑暗的社会现实中看到了一丝人性的曙光。
读完这篇小说,我不禁反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会像菲利普夫妇一样,被金钱蒙蔽双眼,忽略了身边真正宝贵的东西?我们应该珍惜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而不是让金钱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我的叔叔于勒》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亲情与金钱的故事,更是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审视,它时刻提醒着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内心的善良和本真。
《〈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二》
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宛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了19世纪法国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百态以及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这部作品虽篇幅短小,却蕴含着巨大的思想力量,让人感慨万千。
故事以第一人称叙述,“我”的视角让整个故事显得真实而亲切。菲利普一家生活拮据,度日艰难。于勒叔叔早年的荒唐行径让家庭蒙羞,但一封声称在美洲发财的信,却如同黑暗中的一丝曙光,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全家人都把改变命运的赌注押在了于勒身上,对他满怀期待,仿佛美好的生活即将到来。
然而,命运弄人。当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的游船上意外遇见沦为穷水手的于勒时,所有的美梦瞬间破碎。菲利普夫妇的表现令人瞠目结舌,他们的震惊、恐慌、嫌弃和厌恶,毫无保留地暴露了他们自私、虚伪、冷酷的本性。曾经口口声声念叨的亲情,在金钱的冲击下变得不堪一击。他们害怕于勒再次成为家庭的负担,于是想尽办法躲避他,甚至不愿意承认这个落魄的人就是自己的亲人。这种前后态度的巨大反差,深刻地揭示了金钱对人性的腐蚀。
在这个故事中,菲利普夫妇无疑是被批判的对象。他们的行为代表了当时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价值观:金钱至上,利益为先。在他们眼中,亲情只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只有金钱才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和尊严。这种价值观的扭曲,不仅破坏了家庭的温暖,也让整个社会变得冷漠无情。
但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小说中的“我”——若瑟夫,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他并没有像父母那样,因为于勒叔叔的贫穷而嫌弃他。相反,他对于勒叔叔充满了同情,在给于勒叔叔牡蛎钱时,他的举动体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善良与纯真。在周围人都被金钱冲昏头脑的环境下,若瑟夫的存在犹如一股清泉,给这个冰冷的世界带来了一丝温暖。
通过《我的叔叔于勒》,我看到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在金钱的诱惑面前,许多人失去了自我,忘记了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这也让我明白,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我们都应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珍惜身边的亲情和友情,不要让金钱蒙蔽了我们的双眼。同时,这部作品也让我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应该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和谐、充满爱的社会,让人性的美好得以彰显,而不是被金钱所吞噬。
《〈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三》
《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触动人心的短篇小说,莫泊桑用简洁而生动的文字,勾勒出了一幅19世纪法国社会的众生相,让读者在品味故事的同时,也对人性和社会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
小说开篇便向我们展示了菲利普一家平淡而又拮据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于勒叔叔的来信如同平地惊雷,打破了这个家庭原有的宁静。信中提到他在美洲发了财,这一消息让菲利普夫妇欣喜若狂,他们仿佛看到了生活的转机,开始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于勒在他们心中的形象也从一个败家子变成了全家的救星,成为了他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
然而,命运的齿轮总是无情地转动。当菲利普一家在游船上偶然发现那个衣衫褴褛、以卖牡蛎为生的老水手竟然是于勒时,气氛瞬间凝固。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期待和喜悦,转为了惊恐、愤怒和嫌弃。他们的自私、虚伪和冷酷在这一刻暴露无遗。为了不被于勒拖累,他们想尽办法避开他,甚至不惜编造谎言来欺骗孩子们。这种对亲情的漠视和对金钱的盲目追逐,让人感到无比心寒。
莫泊桑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菲利普夫妇的心理变化刻画得入木三分。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挣扎和矛盾。一方面,他们渴望过上富足的生活,希望于勒能够兑现承诺,改变家庭的命运;另一方面,当看到于勒落魄的模样时,他们又害怕自己的生活受到影响,于是毫不犹豫地抛弃了亲情。这种复杂的人性在金钱的考验下,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小说中,“我”——若瑟夫的形象则显得格外突出。与菲利普夫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若瑟夫虽然年纪尚小,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善良和同情心。他对于勒叔叔的遭遇深感同情,并不因为叔叔的贫穷而嫌弃他。在给于勒叔叔牡蛎钱时,他的举动充满了温情,展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这也让我们看到,在那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依然存在着未被金钱污染的纯真和善良。
读完《我的叔叔于勒》,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会像菲利普夫妇一样,在利益面前迷失自我,放弃珍贵的亲情和友情?金钱固然重要,但它绝不是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我们应该学会珍惜身边的人,用心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同时,这部小说也让我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和无奈,以及在金钱至上的观念影响下,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病态。我们应当从中吸取教训,努力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让人性的光辉得以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