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大全 > 学习大全 > 诗歌文学正文

关于记叙文阅读的10个方法

发布日期:2025-04-07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以下是记叙文阅读的10个方法: 整体感知类 明确六要素:找出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这有助于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

比如《故乡》,明确了时间是“我”回故乡的日子,地点是故乡,人物有“我”、闰土、杨二嫂等,起因是“我”回故乡处理老屋事宜,经过是与故乡众人的相遇交流,结果是离开故乡,这样就能大致了解文章围绕回乡发生了哪些事。

概括主要内容:在理清六要素基础上,用简洁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可以采用“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

如《散步》,概括为“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发生了分歧后又和谐解决” 。

把握中心思想:通过分析文章内容、作者情感倾向以及关键语句来提炼中心思想。

有些记叙文会在结尾处直接点明主旨,如《紫藤萝瀑布》,作者由眼前盛开的紫藤萝花联想到生命的长河,结尾处点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与赞美。

人物形象分析类 关注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要留意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

以《孔乙己》为例,通过孔乙己“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外貌描写,以及“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等语言描写,生动展现出他穷困潦倒却又自命清高的形象特点。

分析人物关系:观察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如朋友、亲人、师生等,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和矛盾冲突,这有助于深入理解人物性格。

在《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随着于勒经济状况变化而改变,通过这种夫妻间共同对待于勒的态度以及与于勒的关系变化,深刻揭示出他们自私、虚荣、唯利是图的性格特征。

情节结构类 理清行文线索:记叙文线索多样,可能是人物、事物、情感、时间、地点等。

找到线索能更好理解文章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如《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围绕羚羊木雕的赠送、被追回展开情节,推动故事发展,使文章条理清晰。

分析情节作用:思考每个情节在文中的作用,如开头情节可能有设置悬念、引出下文等作用;中间情节起推动故事发展、丰富人物形象等作用;结尾情节往往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引发思考等作用。

《驿路梨花》开头对深山老林环境的描写,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兴趣,同时引出下文对小茅屋及茅屋主人的探寻。

写作手法类 识别表现手法:了解常见表现手法,如对比、衬托、伏笔、照应、象征等,并分析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将百草园的快乐自由生活与三味书屋相对枯燥的学习生活进行对比,突出了儿童对大自然和自由生活的向往。

品味语言特色: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句式特点等方面品味记叙文的语言。

赏析动词、形容词的精妙之处,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分析不同句式(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等)的作用。

如朱自清《春》中“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运用引用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风比作母亲的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暖、柔和。

探究深层含义:对于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要结合上下文、文章主旨以及作者意图进行深入探究。

理解其表面意思的同时,挖掘其背后隐含的情感、哲理等。

例如《背影》中父亲艰难攀爬月台为“我”买橘子的背影描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画面,更蕴含着深沉的父爱,需要结合父子间的情感变化及文章主题来体会其中深意。

 

你感兴趣的

编辑推荐

今日推荐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