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发布日期:2025-04-07
《芦花荡》阅读题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
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
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
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
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
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
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
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
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
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
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
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
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
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
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
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
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
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
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
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阅读题目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文段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老头子”的形象鲜明,请概括出他的性格特点,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结尾处“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这一描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老头子设计将鬼子引入陷阱,为女孩子报仇,痛打鬼子的经过。
①渲染闷热的气氛,为下文鬼子下河洗澡、老头子复仇等情节做铺垫;②烘托出一种平静却又暗藏波澜的氛围,暗示即将发生不平常的事情。
老头子的性格特点:机智勇敢、爱憎分明、自信自尊。
机智勇敢:他巧妙地用莲蓬吸引鬼子,然后把鬼子引入有钩子的水域,让鬼子受伤,最后用篙砸鬼子脑袋,可见其机智勇敢。
例如“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他引鬼子上钩时的机智。
爱憎分明:他对鬼子充满仇恨,一定要为女孩子报仇,体现了他爱憎分明的性格。
如“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表明他为女孩报仇的坚定决心。
自信自尊:面对鬼子,他毫不畏惧,有信心消灭敌人,并且在行动过程中表现出一种自豪的姿态,体现了他的自信自尊。
比如“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看似“张皇失措”,实则是他故意设计引诱鬼子,显示出他对自己计划的自信。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砸鬼子们的脑袋”比作“敲打顽固的老玉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头子砸鬼子脑袋时用力的状态,表现出老头子对鬼子的无比愤恨,突出了他报仇时的畅快淋漓。
①从侧面表现了老头子行为的英勇,女孩子目睹这一切,衬托出老头子的英雄壮举给人带来的震撼;②照应前文老头子答应为女孩子报仇的情节,使故事更加完整;③深化主题,通过女孩子见证这一英雄行为,进一步表现了抗日军民对侵略者的仇恨以及反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