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导学案
发布日期:2025-04-07
《皇帝的新装》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安徒生及其童话创作风格,积累生字词。
梳理故事情节,理解童话的寓意,培养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
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联系现实生活,思考故事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
二、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安徒生(1805 - 1875),丹麦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他出身贫苦,一生坎坷,其作品多反映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充满了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弱点。
代表作有《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
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
三、预习检测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滑稽( ) 陛下( ) 头衔( ) 赏赐( ) 御聘( ) 爵士( ) 骇人听闻( ) 随声附和( ) 根据拼音写汉字。
愚chǔn( ) 狡huá( ) 忙lù( ) 圈定( ) 呈报( ) 滑jī( ) 头xián( ) 赏cì( ) yù( )聘 jué( )士 解释下列词语。
骇人听闻: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声附和: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救药:____________________ 滑稽: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以“新装”为线索,依次写了皇帝________新装、骗子________新装、君臣________新装、游行________新装、小孩________新装。
五、文本研读 分析人物形象 找出描写皇帝的语句,分析皇帝这一人物形象。
从文中找出具体语句并进行批注。
语言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作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皇帝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文中的大臣们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探究童话寓意 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为什么皇帝和大臣们都上当受骗了?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心理? 小孩子为什么敢于说出真话?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写作特色赏析 本文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请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生动形象,请找出一两处精彩的语言描写,分析其对表现人物或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七、拓展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皇帝的新装》这样的现象?请举例说明,并谈谈你对这些现象的看法。
发挥你的想象力,为这个故事续写一个结尾。
八、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皇帝的新装》,我们不仅欣赏了安徒生精彩的童话世界,还深入分析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了童话所蕴含的深刻寓意。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保持一颗真诚、勇敢的心,不被虚荣和虚假所迷惑,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九、达标检测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滑稽(jī) 陛下(bì) 赏赐(sì) B. 爵士(jué) 骇人听闻(hài) 随声附和(hé) C. 头衔(xián) 聘请(pìn) 炫耀(xuàn) D. 勋章(xūn) 称职(chèng) 愚蠢(chǔn)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公然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诋毁别人,真是骇人听闻。
B. 小明上课总是随声附和老师的问题,深受老师喜爱。
C. 他的问题很严重,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D. 他讲了一个滑稽的故事,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皇帝的新装》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B. 骗子之所以能得逞,是因为他们抓住了皇帝和大臣们爱慕虚荣、害怕别人说自己愚蠢的心理。
C. 文中的小孩子敢于说出真话,是因为他天真无邪,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无所顾忌。
D. 本文的情节是围绕“新装”展开的,依次写了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君臣看新装、游行穿新装、小孩揭新装,条理清晰。
仿照例句,发挥想象,在下面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仿句: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 jī bì xián cì pìn jué hài hè 蠢 猾 碌 圈 呈 稽 衔 赐 御 爵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整体感知 起因:皇帝爱新装成癖,骗子诱骗皇帝上钩。
经过:骗子装模作样地织布、做衣,皇帝和大臣们受骗却自欺欺人。
结果:皇帝裸体参加游行大典,被小孩揭穿真相。
爱 做 看 穿 揭 文本研读 语言描写:“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
”“哎呀,真是美极了!”“我十二分的满意!”等。
动作描写:“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皇帝把他的身子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等。
心理描写:“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 分析:皇帝是一个爱慕虚荣、愚蠢、自欺欺人的人。
大臣们的特点是虚伪、愚蠢、阿谀奉承。
例如,老大臣明明什么也没看见,但为了不让别人认为自己愚蠢,就夸赞布料美丽精致;官员也随声附和,他们都不敢说出真话,只想着迎合皇帝,保住自己的地位。
皇帝和大臣们上当受骗是因为他们爱慕虚荣,都怕被别人认为自己愚蠢,不称职。
这种心理使他们宁愿相信骗子的谎言,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看不到所谓的“新装”。
小孩子敢于说出真话是因为他天真无邪,没有受到世俗的影响,心中没有虚荣和恐惧,所以能如实说出自己看到的事实。
启示我们要保持纯真的童心,敢于说真话,不要被虚荣和虚假的表象所蒙蔽。
这篇童话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虚荣、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同时也告诫人们要保持诚实的品质,不要被虚荣冲昏头脑。
写作特色赏析 例如,骗子声称能织出神奇的布,“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一想象和夸张的情节推动了故事的发展,突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增强了童话的趣味性和讽刺性。
如骗子说“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这句话既表现了骗子的狡猾,又为后文皇帝和大臣们不敢承认自己看不见衣服埋下伏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拓展延伸 示例:在一些选秀节目中,有些选手为了出名,过度包装自己,编造虚假的身世和经历,而评委和观众有时会被这些表象所迷惑,盲目追捧。
这就如同《皇帝的新装》中人们被虚荣和虚假所左右,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表面现象所欺骗。
略(只要想象合理,符合故事的主题和情节发展即可) 达标检测 C(A项“赏赐”的“赐”应读“cì”;B项“随声附和”的“和”应读“hè”;D项“称职”的“称”应读“chèn”) B(“随声附和”指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是贬义词,用在此处不恰当) B(骗子得逞的主要原因是抓住了皇帝和大臣们爱慕虚荣、害怕别人说自己愚蠢的心理,同时也利用了他们自欺欺人的弱点) 示例:吹走世间的尘埃 滋润每一寸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