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王忠肃公翱事》阅读答案及译文
发布日期:2025-04-07
《记王忠肃公翱事》原文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女寄言于母。
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
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
婿竟不调。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
某亦守法,与公相得也。
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
公固辞。
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
”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
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
公劳之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皆曰:“然。
”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
”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
皆阳应曰:“诺。
”公屡促之,必如约。
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
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阅读题目及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恚而语女曰 恚:愤怒 B. 内所著披袄中 内:通“纳”,放入 C. 予佐尔贾 贾:通“价”,价钱 D. 封识宛然 识:认识 答案:D 。
解析:“识”在这里是“标记”的意思。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王忠肃公“廉洁”的一组是( ) ①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 ②公固辞 ③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 ④公屡促之,必如约 ⑤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④⑤ 答案:C 。
解析:①主要体现王忠肃公不徇私情;④表现王忠肃公信守承诺,②③⑤都能体现其廉洁。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忠肃公的女婿因王忠肃公掌管选拔官吏的事务,便希望通过妻子向岳母求情,让王忠肃公把他调到京城任职,结果王忠肃公大怒,女婿最终也没有调成。
B. 王忠肃公与一位太监在辽东共事时相处融洽,后来王忠肃公改任两广,太监临别赠珠,王忠肃公坚决推辞,太监说明珠子的来历后,王忠肃公才接受。
C. 王忠肃公回京后,找到太监的两个侄子,主动提出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两个侄子起初以为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王忠肃公真的会履行诺言。
D. 文章通过选取王忠肃公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位公正廉洁、不徇私情的官员形象。
答案:无错误选项。
参考译文 王忠肃公有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某个官员为妻。
王忠肃公的夫人十分疼爱女儿,每次接女儿(回娘家),女婿坚决不让走,他愤怒地对妻子说:“你的父亲担任吏部的长官,把我调到京城任职,那么你就可以从早到晚侍奉母亲;况且调动我就像摇落树叶一样容易,可是(你父亲)却坚决吝惜力气(不肯帮忙),这是为什么?”女儿捎话给母亲。
夫人一天晚上摆上酒宴,跪着禀告王忠肃公。
王忠肃公听后十分生气,拿起桌上的器具打伤了夫人,然后出门,乘车到朝房去住了,十天才回到家中。
女婿最终没有得到调任。
王忠肃公做都御史时,和太监某人一起镇守辽东。
这个太监也奉公守法,和王忠肃公相处得很好。
后来王忠肃公改任两广总督,太监流泪送别,赠送给他四颗大珍珠。
王忠肃公坚决推辞。
太监流着泪说:“这些珍珠不是受贿得来的。
过去先皇把僧保所买来的西洋珠赏赐给左右近臣,我得到了八颗,现在拿一半来送给您,您本来就知道我是不贪财的。
”王忠肃公收下珍珠,放入自己所穿的披袄里,缝好。
后来回到朝廷,王忠肃公寻找太监的后代,找到了他的两个侄子。
王忠肃公慰问他们说:“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不免苦于贫困吧?”二人都说:“是的。
”王忠肃公说:“如果有要经营的事,我帮你们出钱。
”两个侄子心里盘算,王忠肃公没办法办到,只不过是表示老朋友的心意罢了。
于是都假装答应说:“是。
”王忠肃公多次催促他们,一定要按照说定的办。
于是他们假造了一张买房契约,开列的价钱是五百两银子,告诉王忠肃公。
王忠肃公拆开披袄,取出珍珠交给他们,(只见)原来封好的标记依然是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