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教学设计(范文3篇)
发布日期:2025-03-28
《养花》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养花的乐趣,感受作者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条理清楚地表达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作者养花的乐趣。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难点 体会作者从养花中获得的启示,感悟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养过花吗?养花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请几位同学分享)今天,我们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养花》,看看他在养花过程中有哪些独特的体验。
介绍作者老舍及其作品风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通过多种方式认读、理解。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养花”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指名回答,教师引导概括出:为什么养花、养什么花、怎样养花、养花的快乐与忧伤。
(三)精读课文,体会乐趣 学习“为什么养花”部分 指名朗读第 1 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养花? 引导学生抓住“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等句子,体会作者对花的喜爱以及把养花当作乐趣的心情。
学习“养什么花”部分 轻声读第 2 自然段,说说作者养了哪些花? 从“不过我之爱花,并非玩赏而是由劳动中得来的”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习“怎样养花”部分 自由读第 3 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养花过程的词句。
交流讨论:从这些描写中,你看出作者是怎样养花的?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引导学生抓住“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等语句,体会作者对养花的精心和从中获得的成就感。
学习“养花的快乐与忧伤”部分 快速浏览第 4 - 6 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养花快乐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多读几遍,体会作者的心情。
小组交流:作者从养花中获得了哪些快乐? 全班汇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劳动的快乐(“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者天气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
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
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成果的快乐(“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
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味道——昙花总在夜里开放。
花分根了,一棵分为几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
”);与花共患难的快乐(“花虽然多,但是没有奇花异草。
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看着一棵好花生病要死,是件难过的事。
北京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最好,可是会忽然闹霜冻。
在这种气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养活,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
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自然段,读出作者的快乐之情。
学习第 7 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说“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组织学生讨论,结合前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养花的过程中,既有付出劳动的艰辛,又有收获成果的喜悦;既有看到花开的欢笑,又有看到花死的泪水;既欣赏到了花的美丽和香气,又增长了养花的知识和见识。
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所在,也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四)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回顾课文内容,总结作者养花的乐趣。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条理清晰地表达;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运用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让学生谈谈学习本文后的收获和体会。
(五)拓展延伸 开展“小小养花交流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养花的经历和感受。
布置课后作业:仿照《养花》的写法,写一篇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表达自己从中获得的乐趣。
(六)板书设计 养花 为什么养花——当作乐趣 养什么花——好种易活 怎样养花——精心照管 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 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养花》教学设计(二) 一、教学目标 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计较、循环、昙花一现”等。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养花的具体事例和情感变化。
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珍惜生命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作者在养花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乐趣。
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养花的乐趣。
难点 领悟作者从养花中所获得的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美丽花卉的图片,配以轻松愉悦的音乐,营造出花团锦簇的氛围。
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么多漂亮的花,你们有什么感受?有没有人自己养过花呢?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养花的经历吗? 引出课题《养花》,介绍老舍先生是一位热爱生活、情趣高雅的作家,他对养花有着浓厚的兴趣,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他在养花过程中有哪些独特的体验。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词。
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其读音、写法和含义。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进行检查指导: 重点讲解“计较”(jiào)、“循环”(xún huán)、“昙花一现”(tán huā yī xiàn)等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如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反义词、造句等。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评价朗读是否正确、流利。
(三)精读品味,感悟乐趣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养花写了哪些具体事例?这些事例分别带给作者怎样的乐趣? 学生自主学习,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批注。
小组合作交流,将自己找到的事例和体会与小组成员分享,互相讨论、补充。
全班汇报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劳动之乐 出示句子:“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者天气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
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
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引导学生抓住“全家动员”“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等词语,体会劳动的艰辛;再从“有意思”“这难道不是真理吗”等语句,感受作者对劳动的热爱和从劳动中获得的快乐。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作者的快乐与自豪。
成果之乐 出示句子:“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
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味道——昙花总在夜里开放。
花分根了,一棵分为几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
” 引导学生从“全家都感到骄傲”“秉烛夜游”“心里自然特别喜欢”等词句,体会作者看到劳动成果被认可、与朋友分享成果时的喜悦心情。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送牛奶的同志夸赞花香和作者与朋友分享昙花开放的场景,加深对成果之乐的理解。
忧患之乐 出示句子:“花虽然多,但是没有奇花异草。
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看着一棵好花生病要死,是件难过的事。
北京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最好,可是会忽然闹霜冻。
在这种气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养活,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
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花的关爱之情,即使面对花生病、气候不利等困难,依然享受养花的过程,从与花共患难中体会到别样的乐趣。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忧患之乐”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面对困难时是如何从坚持中获得快乐的。
引导学生总结作者养花的乐趣,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总结写法,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方法: 结构清晰,按照“为什么养花——养什么花——怎样养花——养花的乐趣”的顺序组织材料,层次分明。
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例,通过具体的描写和叙述,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养花的乐趣。
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运用了反问、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项活动,如读书、绘画、运动等,进行片段写作,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乐趣。
学生写作后,进行小组内交流互评,教师巡视指导,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全班展示和点评。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体验了养花的乐趣,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希望同学们也能像老舍先生一样,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乐趣,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 3 - 5 自然段。
完成课后小练笔,将自己课上写的片段扩展成一篇完整的作文,题目自拟。
(六)板书设计 养花 劳动之乐 全家动员 腰酸腿疼 热汗直流 成果之乐 花香受夸 昙花夜游 分享成果 忧患之乐 花难养活 气候不利 共渡难关 热爱生活 《养花》教学设计(三) 一、教学目标 会写文中的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置之不理、三年五载”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词句。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养花的独特感受,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作者观察细致、表达准确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作者养花的乐趣及从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条理清晰地表达的写作技巧。
难点 体会作者对花的深厚情感以及从养花中领悟到的人生真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猜谜语:“花儿像个漏管,花中西施名传,每当春季开放,彩霞映红满山。
”(打一花卉)答案是杜鹃。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花谜呢?可以分享一下。
今天我们要走进老舍先生的《养花》,看看他笔下的养花世界有着怎样的精彩。
(二)初读课文,夯实基础 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教师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指名认读、书写,强调易错笔画,如“置”的下半部分是“直”,不要少一横。
解释“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三年五载”(指多年)等词语的意思,可以通过举例造句帮助学生理解。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师适时指导总结方法。
(三)精读课文,体悟情感 研读“为什么养花” 齐读第 1 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养花? 从“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境? 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养花单纯的喜爱之情。
研读“养什么花” 默读第 2 自然段,说说作者养了哪些花?为什么只养这些花? 从“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看着一棵好花生病要死,是件难过的事”“北京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这些语句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花的怜惜以及务实、热爱生命的态度。
研读“怎样养花” 自由读第 3 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养花行为的动词,如“搬”“浇”“施肥”“剪枝”等。
从这些动词中,你能看出作者是怎样养花的?体现了作者对花怎样的感情? 让学生模仿作者养花的动作,感受作者对花的悉心照料。
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养花时的认真与投入。
研读“养花的乐趣” 快速浏览第 4 - 7 自然段,找出直接描写养花乐趣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小组交流:作者从养花中获得了哪些乐趣?结合具体词句谈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