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朋友》优秀教案
发布日期:2025-03-27
《童年的朋友》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如“镶”“鬃”“戳”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朋友的深厚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文中对小熊的外貌、神态描写的语句,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生动描写的方法。
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作者与小熊之间的情感纽带,培养合作学习与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童年时期与小熊朋友之间纯真美好的情感,引发学生对自己童年美好回忆的珍视,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描写小熊形象和作者情感的语句,体会作者对童年朋友的深情。
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情感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作者将小熊视为真正朋友的情感根源,以及这种情感背后所蕴含的童年意义和人生价值。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歌曲《童年》,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童年中印象最深刻的朋友,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玩具、宠物等。
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与童年朋友之间的小故事,自然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课文《童年的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词。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字词,如“镶(xiāng)嵌”“鬃(zōng)毛”“戳(chuō)破”等,进行详细讲解,包括读音、字形、字义,并通过举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默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文章围绕“童年的朋友”写了哪些事情?作者对小熊有着怎样的情感?读完后,邀请学生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梳理文章脉络,明确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回忆童年时与小熊相处的情景,以及对小熊深深的喜爱和眷恋之情。
(三)精读课文,研读文本(20分钟) 外貌描写分析 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小熊外貌的段落,齐声朗读。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分析描写小熊外貌的语句,如“它那又大又黑的眼睛深深地嵌在一颗毛茸茸的小脑袋上”“鼻子凸起来,一张嘴显得很宽阔”等,提问:这些描写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小熊可爱的模样。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外貌描写的方法和作用,并邀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
情感表达探究 请学生找出体现作者对小熊情感的语句,如“我瞧着它,不禁想起我往日的好伙伴”“它一直陪伴着我,直到今天”等,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教师提问:从这些语句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为什么小熊能成为作者童年的重要朋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者与小熊之间的情感纽带,理解小熊在作者童年生活中的特殊意义。
开展全班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化对文本情感的理解。
(四)写法借鉴,拓展延伸(10分钟) 写法总结 回顾课文,总结作者通过外貌描写、细节描写来表现情感的写作手法。
强调在写作中,细致入微的描写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情感的感染力,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拓展写作 布置课堂小练笔,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作手法,描写自己童年的一个朋友,可以是玩具、动物等。
要求运用外貌描写和细节描写,字数在200字左右。
写作完成后,邀请部分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最后进行总结点评,提出修改建议。
(五)课堂小结(5分钟) 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生字词、文章主要内容、作者的情感表达以及学到的写作手法等。
教师进行补充总结,再次强调童年朋友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珍惜童年的美好回忆,同时希望学生能够将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手法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中。
(六)布置作业(课后完成) 背诵课文中描写小熊外貌的段落。
以“我的童年朋友”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要求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童年朋友的真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