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省市新高考招生指南
发布日期:2025-03-26
以下是关于2024年8省市(辽宁、河北、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 )新高考招生的一些关键要点指南: 一、招生模式 “3 + 1 + 2”模式:“3”为全国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物理、历史两科中选择一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两科。
高校招生时,根据不同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要求进行录取。
二、志愿填报 志愿单位:以“院校专业组”为志愿填报单位,一个院校专业组即为一个独立的志愿。
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包含若干个专业,考生按院校专业组填报志愿,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相同。
志愿数量:不同省份设置的志愿数量有所差异。
例如,广东省普通本科批次设置45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湖北省本科普通批设置 45 个院校专业组志愿。
考生要充分利用好志愿数量,合理安排冲、稳、保志愿梯度。
填报时间:一般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进行志愿填报,各省填报时间略有不同。
通常分为多个阶段,比如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批等不同批次有各自的填报时段,考生需密切关注本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具体时间安排,避免错过填报。
三、录取规则 投档原则:按照考生投档分从高到低排序,遵循考生志愿,按院校专业组分别投档。
投档比例一般为1:1,即进档考生只要符合录取条件,原则上不会被退档。
但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如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投档规则可能有所不同。
专业录取:各高校在已投档考生中,按照招生章程中公布的专业录取规则进行专业录取。
常见的专业录取规则有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分数级差等。
分数优先:将进档考生按投档成绩从高到低排队,依次按考生专业志愿顺序录取,先满足高分考生的专业志愿。
专业志愿优先:先按第一专业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排序,依次录取,若第一专业志愿录满,则从第二专业志愿报考该专业的考生中从高分到低分录取,以此类推。
分数级差: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相邻两个专业志愿间设有一定的分数级差,例如3分、2分等。
如果考生第一专业志愿未被录取,那么在第二专业志愿录取时,要减去相应的级差分后再参与排序。
四、招生计划 各高校在8省市的招生计划会根据学校发展规划、专业建设情况以及各省生源质量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在招生季向社会公布。
考生可以通过各高校招生网站、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发布的招生计划专刊等渠道获取详细的招生计划信息,了解各院校专业组在本省的招生人数、招生专业及选考科目要求等。
五、特殊类型招生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一般在3月底至4月各高校公布招生简章,考生通过各高校强基计划报名平台报名。
6月份参加全国统一高考,高考结束后,各省提供高考成绩,各高校确定考核名单,有关高校于7月4日前完成对入围考生组织高校考核,一般包括笔试、面试和体育测试等环节。
综合评价招生:部分高校在部分省份开展综合评价招生,综合考生的高考成绩、高校考核结果、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多方面情况,择优录取。
各高校综合评价招生的报名、考核时间和方式各不相同,考生需要关注各高校官网发布的信息。
高校专项计划:面向农村和脱贫地区县(含县级市)及县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实施的招生专项计划。
考生需在4月底前完成报名申请,经资格审核通过后,可在高考后参加部分高校组织的考核,录取时可享受一定的降分优惠政策。
六、注意事项 仔细研读招生章程:各高校的招生章程是考生了解高校招生政策和录取规则的重要依据,要重点关注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录取规则、身体条件限制、学费标准等关键信息,确保自己符合报考条件。
关注招生政策变化:虽然新高考已经推行了几年,但招生政策可能每年都会有一些微调。
考生和家长要及时关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各高校发布的最新招生政策和信息,避免因政策理解偏差而影响报考。
做好职业规划:在选择院校和专业时,要结合自身兴趣爱好、优势学科、职业规划等因素。
了解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业方向、发展前景等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