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大全 > 学习大全 > 诗歌文学正文

《圆明园祭》的阅读答案

发布日期:2025-03-26

《圆明园祭》阅读题及答案 原文 ①那天很冷,我却刻意要到圆明园去。

朋友们都劝说,圆明园没有什么可看的,只是几块烂石头,我说,你不懂我的心。

②北风凄厉,草木萧疏,断壁残垣,一览无余。

③然而,在凄厉的风雨声中,我却分明听到悠悠钟声,百鸟唱啁;透过萧疏草木,我看见了圆明之娇,长春之美,万春之秀,300亩园林春意正浓;昔日有如仙境一般的亭台楼阁,如今已是断壁残垣,它们像是在诉说着当年屈辱的历史。

④我听见圆明园在哭泣,哭了100多年:以至我在遥远的南方也时常听见。

⑤圆明园在哭,哭护花无力;圆明园在泣,泣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

⑥我和圆明园对话。

⑦我说,你有着帝王之家的豪华,又有着江南水乡的婀娜多姿,你集天下美景于一身,令无数人为之倾倒。

可是,为什么你的辉煌只如昙花一现,只经历了短暂的时光就化为废墟? ⑧圆明园说:“我为我能拥有天下第一流的艺术瑰宝而自豪,可我也为这些瑰宝招来的灾祸而痛心。

那些贪婪的侵略者,他们的欲望像无底洞,永远无法满足。

他们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闯进我的家园,将我洗劫一空,把我美丽的容颜毁得面目全非。

” ⑨我说:“你本是一座文化艺术的宝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可如今却只剩下一片废墟,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疾首啊!难道后人就不能让你重现昔日的辉煌吗?” ⑩圆明园说:“重现昔日辉煌?谈何容易!那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重要的是,那段屈辱的历史不能被忘却。

我现在的模样,就是对那段历史最好的见证,时刻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过去的伤痛。

” ⑪我抚摸着残损的汉白玉石柱,似乎触摸到了它的体温,它在颤抖。

⑫我聆听着风声中传来的哭泣声,仿佛看到了当年八国联军的野蛮行径,看到了无数珍贵文物被掠夺、被破坏的场景。

⑬我想起了雨果在1861年写下的一段话:“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如果把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 ⑭是的,圆明园是世界的奇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可它却遭受了如此惨痛的劫难。

⑮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我思绪万千。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不能让悲剧重演。

我们要铭记历史,奋发图强,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阅读题目 文章第②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文中多次写“圆明园在哭”,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结合上下文,说说“我抚摸着残损的汉白玉石柱,似乎触摸到了它的体温,它在颤抖”这句话的含义。

文章引用雨果的话有什么作用? 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和思想? 参考答案 环境描写的作用:这段环境描写描绘出圆明园北风凄厉、草木萧疏、断壁残垣的荒凉破败景象,渲染了一种悲凉、凄惨的氛围,为下文抒发对圆明园的感慨以及对历史的沉痛反思做铺垫,同时也与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

“圆明园在哭”的表达效果: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圆明园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圆明园遭受劫难后的痛苦与悲哀,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圆明园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谴责,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句子含义:作者抚摸残损的汉白玉石柱,“触摸到了它的体温”“它在颤抖”,表面上是写石柱仿佛有了生命和情感,实际上是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赋予了石柱,借石柱的“颤抖”来表现作者内心因圆明园的悲惨遭遇而产生的强烈震动和悲愤之情,突出了作者对这段屈辱历史的深刻感受。

引用雨果的话的作用:雨果高度赞美圆明园是世界奇迹,是富丽堂皇的博物馆,强调了圆明园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极高价值。

与后文圆明园遭受劫难后的破败形成巨大反差,更加突出了侵略者的罪恶行径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巨大损失,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作者通过对圆明园现状的描写以及与圆明园的“对话”,表达了对圆明园昔日辉煌的赞叹和对其惨遭毁灭的无比痛心、惋惜之情;同时,强烈谴责了侵略者的野蛮暴行,铭记那段屈辱的历史,呼吁人们要奋发图强,不让悲剧重演,体现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 。

 

你感兴趣的

编辑推荐

今日推荐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