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习题及答案
发布日期:2025-03-26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童稚( ) 藐小( ) 鹤唳( ) 怡然( ) 土砾( ) 丘壑( ) 癞虾蟆( )(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项为之强( ) 徐喷以烟( ) 果如鹤唳云端( ) 以丛草为林( ) 方出神( ) 兴正浓( ) 驱之别院( )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项为之强 通,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故时有物外之趣 B. 昂首观之 C. 使之冲烟而飞鸣 D. 驱之别院 翻译下列句子。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本文围绕“________”,写了哪三件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作者在文中说“时有物外之趣”,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这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文中描写了许多“我”幼时的趣事,请你选择一件,说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拓展延伸 童年是一段纯真美好的时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童年趣事。
请你回忆一件自己童年时有趣的事情,简要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zhì miǎo lì yí lì hè lài há ma 通“僵”,僵硬 慢慢地 鸟鸣 把……当作 正 兴致 驱赶 “强”通“僵”,意思是僵硬。
A(A项“之”是助词,可译为“的”;B、C、D项“之”都是代词。)
(我)见到微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叫声像打雷一样,我私下把它们比作一群鹤在空中飞舞。
心里这么一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仙鹤了。
(我)便在这种境界中游玩,愉快而又满足。
二、阅读理解 物外之趣;①将夏蚊“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②神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③观二虫斗草间,鞭虾蟆。
原因是作者善于观察、富有想象力。
如把蚊子想象成鹤,把草丛想象成树林等,通过联想和想象,将平常的事物变得神奇、有趣,从而产生“物外之趣”。
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把“夏蚊成雷”比作雷声,同时将蚊子的声音进行夸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蚊子声音之大,也表现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为下文将蚊子想象成鹤做铺垫。
示例:选择“观二虫斗草间”这件事。
从中能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纯真、质朴生活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大自然中微小生命的好奇与喜爱。
三、拓展延伸 示例: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在下雨天踩水坑。
每次下雨后,院子里就会积起大大小小的水坑。
我总会穿上雨鞋,在水坑里跳来跳去,溅起高高的水花,感觉特别好玩。
看着水花四处飞溅,听着“啪啪”的声音,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虽然最后身上、脸上都溅满了泥水,但那无忧无虑的快乐至今让我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