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大全 > 学习大全 > 诗歌文学正文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范本(范文3篇)

发布日期:2025-03-25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范本(一) 一、目的 为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正常教学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校全体师生员工。

三、职责分工 学校校长 全面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确保疫情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实。

校医(保健教师) 负责全校师生的日常健康监测,做好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工作。

及时发现传染病早期症状患者,指导患病学生就医,并做好相关记录。

负责收集、核实、汇总、分析疫情信息,按照规定程序及时报告。

班主任 每天对班级学生进行晨午检,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

发现学生有发热、咳嗽、腹泻等传染病疑似症状,及时通知校医,并做好记录。

配合校医做好患病学生的追踪随访工作。

任课教师 在课堂上注意观察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班主任。

四、疫情报告流程 晨检与午检 班主任每日早晨和中午上课前对班级学生进行体温测量、健康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及健康状况。

对未到校学生,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缺勤原因。

因病缺勤追踪 校医(保健教师)对因病缺勤学生进行追踪随访,了解病情诊断情况。

如学生被确诊为传染病,班主任要及时向校医报告,校医详细记录疾病名称、发病日期、就诊医院等信息。

疫情报告 校医(保健教师)在发现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后,应在2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对于聚集性疫情(同一班级或宿舍,在同一时间段内出现3例及以上相同症状的病例),校医除及时报告外,还应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调查和处置工作。

五、疫情处置措施 隔离患病学生 一旦发现学生患有传染病,立即将其隔离至学校隔离室,并通知家长带学生就医。

患病学生痊愈后,凭医院出具的复课证明方可回校上课。

消毒与通风 对患病学生所在班级、宿舍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加强教室、宿舍等场所的通风换气。

健康教育 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密切观察 密切观察与患病学生有密切接触的师生,如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六、培训与演练 培训 定期组织师生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师生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报告流程等。

演练 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传染病疫情应急演练,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学校应对突发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

七、责任追究 对在传染病疫情报告和防控工作中玩忽职守、隐瞒不报、漏报、迟报等行为,将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范本(二) 一、总则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遵循“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确保疫情信息及时、准确、畅通。

二、疫情监测与报告人员 学校设立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由校医(保健教师)担任。

疫情报告人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熟悉传染病报告流程和要求。

班主任、任课教师、生活辅导员等为疫情监测责任人,负责对所管理学生的日常健康监测工作。

三、疫情监测 晨午检制度 每天早晨和中午,班主任负责对班级学生进行晨午检,检查学生的体温、精神状态、有无咳嗽、腹泻等症状。

填写晨午检记录表,详细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和健康状况。

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 对因病缺勤的学生,班主任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缺勤原因和病情。

将患病学生的信息反馈给校医(保健教师),由校医进行追踪随访,直至学生痊愈返校。

四、疫情报告 报告内容 传染病病例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班级、学号等。

疾病名称、发病日期、就诊医院、诊断结果等。

报告时限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发现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告。

报告方式 疫情报告人可通过电话、网络直报等方式进行报告。

报告后,应及时将传染病报告卡等相关资料整理归档。

五、疫情处置 隔离措施 对确诊为传染病的学生,学校应立即安排隔离室进行隔离,并通知家长尽快带学生到指定医院进行治疗。

消毒措施 对患病学生所在的教室、宿舍、活动场所等进行全面消毒。

消毒工作由专人负责,严格按照消毒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消毒效果。

健康教育 开展多种形式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如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开展主题班会等。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通风、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等。

六、监督与管理 学校成立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

对在传染病疫情报告和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本制度,造成疫情扩散等不良后果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七、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制度由学校[具体部门]负责解释,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变化以及学校实际情况适时修订。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范本(三) 一、目的 为切实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规范疫情报告程序,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传染病疫情,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二、疫情报告原则与要求 报告原则 遵循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地报告学校传染病疫情信息。

报告要求 疫情报告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和扩散。

报告内容必须真实、可靠,不得虚报、瞒报、漏报、迟报。

三、疫情报告责任人 主要责任人 学校校长是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

直接责任人 校医(保健教师)为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直接责任人,具体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收集、报告和处置等工作。

协助责任人 班主任、任课教师、后勤工作人员等为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协助责任人,负责协助校医做好学生的健康监测、信息收集和报送等工作。

四、疫情监测与报告流程 日常监测 班主任每天对班级学生进行晨午检,观察学生的身体状况,测量体温,询问是否有不适症状。

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发现学生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班主任。

生活辅导员负责对住校学生进行日常健康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因病缺勤登记与追踪 班主任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进行登记,详细记录缺勤原因、发病时间等信息。

校医(保健教师)对因病缺勤学生进行追踪随访,了解病情发展和诊断情况。

疫情报告 校医(保健教师)在发现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在规定时间内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要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在2小时内进行报告。

五、疫情处置措施 隔离与送医 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例,立即将患病学生转移至学校隔离室进行隔离,并通知家长带学生到正规医院就诊。

消毒与清洁 对患病学生所在的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进行全面消毒,加强环境卫生清扫,保持环境整洁。

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 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师生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关注师生的心理健康,对因疫情产生焦虑、恐慌等情绪的师生进行心理疏导。

六、培训与宣传 培训 定期组织师生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师生对传染病的认知水平和防控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的基本知识、疫情报告流程、个人防护措施等。

宣传 利用校园网、微信公众号、校报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和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动态,营造良好的防控氛围。

七、制度的落实与监督 学校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本制度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

学校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定期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对违反制度的行为,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你感兴趣的

编辑推荐

今日推荐

热点内容